該不會得了憂鬱症?看醫生前先問自己5個問題

70,021 收藏3

食欲不振、總是睡不著、心情常常大起大落,生活在環境變化快速的現代人時常感到精神狀態不穩,尤其在經濟狀況不安定的今日,到精神科看診的人數越來越多。

雖說有煩惱時不應該憋在心裡、不向他人尋求協助,內海聰認為有些精神科開的處方藥過重,長期服用甚至會引起藥物依賴等副作用。

內海聰是日本內科醫生、NPO法人藥害研究中心理事長,長期致力於精神疾病醫療研究,並大膽批判現今的精神治療可能是加速病情惡化的兇手。在著書《精神科は今日も、やりたい放題》(暫譯:治療憂鬱症,看醫生不是萬靈丹)中提出下列在看醫生前應問自己的5個問題,選擇對自己最佳的治療方式,免得病沒治好又花錢花時間,賠了夫人又折兵!

1.精神上的症狀真的能靠醫療解決嗎?

如果是因職權騷擾、霸凌、戀人或家庭暴力,或是為錢煩惱等的精神壓力而引起的痛苦的心理症狀,內海聰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前往醫院就診是無法完全解決的。即使靠藥物壓制病情,也只是治標不治本。
釐清造成痛苦的來源,比起往醫院跑,不如向符合需求的諮商機關尋求協助還來得有效。

2.會不會是工作太累?

有時候工作繁忙,太過拼命會帶給身心極大的負擔。這時候,先好好休息遠比任何治療還見得到成果。

3.日常生活習慣有出了什麼問題嗎?

除了好好休養外,也應該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作息。舉例來說,常常吃泡麵、冷凍食品等速成食物,長久下來當然精神不佳、一蹶不振,脾氣也容易暴躁。另外,就算睡眠時間充足,但品質欠佳的話,仍會陷入睡眠不足、身心俱疲的惡性循環。感到難受,有時候不是心病,而是生活方式出了問題。 

4.我真的得憂鬱症了嗎?

憂鬱症、不安障礙、適應障礙等,精神科裡對身心失調的診斷名詞五花八門,而且不同科別的醫生診斷結果也大不相同,沒有一個客觀的判斷標準。

此外,對週遭環境變化感到不安、沮喪是正常的心理現象,卻常常被診斷為一種「疾病」。因此,在看醫生之前,自己先判斷身心狀況是否糟到有必要接受治療。

5.會不會是身體其他器官出了狀況?

即使被醫生診斷為憂鬱症,內海聰指出,有可能是其他器官的異變作祟而誤以為罹患憂鬱症。從不少案例中發現,許多病患其實是有甲狀腺功能障礙、血糖調節功能損害,或是低血壓等問題才導致身心上的不適。因此,當有「該不會得了憂鬱症?」這種想法時,先去內科檢查一下身體狀況吧!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