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死亡率的秘訣!失智症權威劉秀枝:熟年要「腳勤」健身健腦又舒心

35,653 收藏1
點選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HTML5 Audio! 讀給您聽
powered by Cyberon
【早安健康/劉秀枝 (失智症領域權威)】

一個人也可以做的運動,就是「走路」



日本電影《佐賀的超級阿嬤》中,八歲小男孩被單親的母親送到佐賀鄉下與阿嬤同住,卻在貧窮中活得有聲有色。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男孩想和同學一樣學劍道或柔道,但這些裝備都要花錢,於是阿嬤要他學跑步,說跑步也是一種運動,而且不用花錢。男孩果然很努力地跑出好成績,並練就了健康的身體。

同樣地,熟年族如不想花大錢,而且隨時隨地一個人也可以做的運動,就是「走路」。

體力好的時候,可以與親友登山或自行慢跑;年齡漸大了,則改走山丘步道、河邊堤岸、公園小徑,或到大賣場、百貨公司漫步,甚至每天到傳統市場走一遭,只要持之以恆,都可達到健身效果。

「規律運動」有助於降低死亡率



早在六十八年前(一九五三年),一篇發表在《刺胳針》期刊的論文提出了研究發現:倫敦雙層巴士司機的心冠狀動脈疾病發生率,比需要常走動的巴士車掌高。可見「活動」比久坐有益健康。

後來也有大量的醫學文獻顯示,「規律運動」除了能讓人心情好、精神足、睡得好、平衡佳、少跌倒,還能降低罹患慢性疾病的機率或減輕其症狀,如高血壓、糖尿病、大腸癌、乳癌、心血管疾病、失智症和骨質疏鬆等,並降低死亡率。

因此,「多運動」也常常成為醫師開給病人的口頭處方箋,而且不需健保給付。

運動量要多少才夠:「持續做」,讓時間為健康加分



運動量要多少才夠?

根據個人的年齡、體力與是否罹患疾病,而有所不同。原則是愈多愈好,但需量力而為,最重要的是「持續做」,讓時間為自己加分。

根據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於二○一八年公布的「第二版身體活動指南」,對成人的建議是──
  • 每個星期至少要有一百五十至三百分鐘的「中等程度運動」:如快走、打排球、清理庭院。
  • 或是每個星期至少有七十五至一百五十分鐘的「強度運動」:如慢跑、提重物或參與體能訓練。

游泳與騎單車可視為中等或強度活動。而慢走與做家務雖是輕度運動,但有動總比不動好。

根據臺灣國家衛生院發表於二○一一年《刺胳針》期刊的八年長期追蹤研究,發現相較於不活動的人,只要每天運動十五分鐘,就可降低十四%的死亡率,相當於增加了三年壽命。

最簡單的走路就有效!還有哪些運動一樣能降低死亡率?下一頁看看更多介紹吧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