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臟脂肪甩不掉?比肥胖更麻煩的肌少型肥胖,4招幫你增肌減脂

124,947 收藏1
點選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HTML5 Audio! 讀給您聽
powered by Cyberon
【早安健康/劉燦宏醫師等專家】

體重明明沒變,竟然成了肌少型肥胖?



年過中年最討厭的事之一,就是隨著肌肉流失我們也同時變胖。紐西蘭奧塔哥大學生理學院助理教授雪德(Philip Sheard)接受媒體採訪時說,肌肉質量和骨質在30歲後就開始下降,而體脂肪卻持續增加,到了中年後期約55歲至65歲到達高峰,更不幸的是內臟脂肪還會增加到70歲之後。

別以為看起來瘦就是真的瘦,近來醫學研究顯示,有愈來愈多四十幾歲的人是肌少型肥胖(sarcopenic obesity)的潛在族群,所謂肌少型肥胖基本上指隨著年齡增長,肌肉質量變少、體脂肪變高,全球尚未有統一的定義。這些人的主要有三大特徵:
  1. 沒有運動習慣。
  2. 吃得少、食量小。
  3. 「虛瘦」狀態──和年輕相比體重增加不多、身體質量指數(BMI)也在正常範圍內,但體脂肪高、肌肉量少。

更麻煩的是,這些人從外型上來看不算胖,因此很難警覺。節食減肥的女性也是高危險群。為了瘦下來,只靠飲食控制但不運動,從體重機上的數字看起來瘦了,其實瘦了肌肉、多了脂肪。


熱量相同,增加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攝取反而能保護心血管



為了控制體重和健康,很多人年過中年就不太敢吃肉,擔心自己三高纏身。的確,高蛋白飲食往往熱量較高,動物性蛋白質也常伴隨較多的飽和脂肪,會升高總膽固醇與壞的膽固醇(LDL),這樣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

但高熱量才是扣上慢性病的「扳機」。發表在醫學期刊《循環》(Circulation)的研究中,收集了八萬多名中高齡女性資料發現,高熱量飲食的確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但攝取相同熱量下,增加蛋白質並減少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反而對心血管疾病有保護作用。換言之,飲食的熱量太高才是步向心血管疾病的主因。

不讓熱量爆表、阻絕脂肪囤積!擺脫肌少型肥胖就從下一頁的飲食4步驟開始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