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世前兩個月,二○一八年七月,她在紐約接受最後的訪問。七十五歲的樹木希林說:「想傳達的訊息?竟然問我這個沒剩下多少日子的人,我有什麼話想說啊?」不過她還是認真地回答了:「雖然由我來說有點可笑,但我認為所有事情都有表裡,不論是遇到多麼不幸的事,我還是認為某個地方會留下一盞燈的。當然,幸福也不會一直連續不斷。」
她接著說:「當自己走到死巷時,不要只看著沒有出路的地方,可以試著稍微退一步;有了這樣的餘裕,就不會覺得人生那麼一無是處。時至今日,我仍然這麼認為。」她認為在最哀傷的時刻:「 請用有趣的眼光接受所有的事物,不需活得太努力,也別活得太消極。」
書本《離開時,以我喜歡的樣子》是集結樹木希林生前訪談的精華,分成生、老、病、死等八個篇章,總共一百二十則珍貴的人生訊息。這些語錄,被形容是留給粉絲,甚至不認識她的讀者「最棒的禮物」。
在書中有一段話:「對於老去,變老絕對是一件有趣的事,年輕時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漸漸辦不到了,但是我並不認為這是不幸的,反而覺得有趣呢。」面對「初老」階段,人們剛開始往往「拒絕承認」,不久「他們就認了」,接下來各自會以不同的角度認識「自己的初老」。當然,如果能如同樹木希林一樣以「有趣呢」的態度,我們會回到「選擇並找到對自己重要的東西」的思維,因為:
50+,生活該從「量」的提升,轉向「質」的提升。
「初老族」也被社會學者稱之「橘色世代」,在台灣統計數字,百分之六十七的初老族經常使用LINE,百分之五十一每天上Facebook。他們主動尋求新生活的可能性,他們不甘心用「殘值」計算自己的人生,他們反而更積極地「增值」。
他們隨緣、樂活,他們還想做更多。
本文摘自《向夕陽敬酒:生命深秋時的智慧筆記》/王浩一(斜槓作家)/有鹿文化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