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C以下就會發生凍瘡,女性、體重輕的人是高危險群
台灣身處較溫暖的亞熱帶,似乎不易發生凍瘡,但皮膚科醫師王綺嫻指出,即便身在室內,只要溫度低於15°C,坐在家裡也可能發生凍瘡,除了低溫之外,潮濕的環境以及風大的情形都可能加速凍瘡的產生或惡化。
在寒帶國家,由於保暖的觀念與相關設施的完整,比如大部分住家都有暖氣機、中央空調等,所以平時生活中不容易發生凍瘡,除非從事滑雪、冰泳等活動,反而亞熱帶的國家若氣候突然改變,民眾在一般生活中容易發生凍瘡。凍瘡常見於女性、老人、小孩等族群,尤其體重較輕者特別容易發生。
洗熱水澡、睡覺時手腳發生刺癢感可能就是凍瘡
台灣會出現凍瘡,大多在連續寒流來襲時,凍瘡主要常發生在手指、腳趾、耳朵、鼻子等末端部位,患部會紅腫,甚至帶點暗紫色。以下為凍瘡患部圖片:
皮膚科醫師王綺嫻指出,一般民眾會注意到凍瘡多是在洗熱水澡後,或晚上睡在暖呼呼的被窩中時,發現腳趾或手指奇癢無比,或出現刺癢情形,若發生這些症狀要注意患部是否出現紅腫的丘疹或斑塊。
生凍瘡泡熱水小心造成發炎
既然手腳因為低溫而受到傷害,是否要浸熱水來幫助驅寒呢?聽起來很合理,卻可能因而導致發炎。
根據美國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網站,發生凍瘡後若讓患部接觸高熱反而容易惡化,原因可能源自皮膚毛細血管的受損;當皮膚受冷時毛細血管會收縮,若皮膚溫度恢復太快,毛細血管的血液會漏到周圍組織中,從而引起發炎。
如何預防手腳出現凍瘡?下一頁看看專業意見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