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連13年癌王!糖尿病增30%腸癌風險,醫師再點名7大惡習

505,223 收藏3
點選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HTML5 Audio! 讀給您聽
powered by Cyberon
【早安健康/錢政弘(肝膽胃腸科醫師)】前天國健署公布大腸癌連續第13年蟬聯發生率最高的癌症,這應該是大家最關心的健康問題,我來幫大家整理一下大腸癌有哪些危險因子?

無法改變的危險因子例如家族史、基因遺傳、人種等因素,我就不提了。下面提到的是跟生活習慣有關的危險因子,有些證據力比較強,有些較弱,我簡單說明讓大家參考。

明確的危險因子



  1. 肥胖
    肥胖有較高的風險,如果減重的話風險是可以降低。這跟代謝症候群、胰島素阻抗和全身性的發炎有關,腹圍大的人(胖肚子)尤其危險。BMI超過29的人風險增加45%。


  2. 抽煙
    香煙的致癌物質會經由血液循環到大腸致癌,也會增加大腸息肉發生。長期的追蹤發現,持續抽煙或斷斷續續抽煙都會增加罹癌風險,特別是直腸癌的發生。

  3. 喝酒
    喝酒會影響葉酸代謝,乙醛也有基因毒性。每日飲酒量超過三杯(平均酒精量45克/日)的人,危險增加1.4倍。

  4. 紅肉或加工肉品
    加工食品中含亞硝基化合物,肉品經過高溫烹調(油炸、燒烤)會產生雜環胺(heterocyclic amines,HCAs)與多環芳香烴炭化合物(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等致癌物質。

  5. 缺乏微量營養素
    鈣離子可以結合膽酸和脂肪酸,減少它們在大腸中對黏膜的損害,也可以直接減少大腸細胞不正常的分化。有研究指出補充鈣離子可以減少腺瘤和大腸癌的發生,但也有研究不支持這個論點。

    同樣的,血中的維生素D不足跟大腸癌發生有關,如何補充還有爭議。只能說缺鈣、缺D有害,但補鈣片或補D並不見得有用,所以先多多食補吧!

  6.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有長期的胰島素阻抗,會增加的30%的罹癌風險。

  7. 發炎性大腸炎
    長期的大腸發炎、免疫改變和腸道菌失衡增加致癌的風險。

  8. 缺乏身體活動
    換句話說,日常生活中多活動的人可以減少24%大腸癌發生。主要是因為可以減重和減脂,降低胰島素濃度和發炎反應,另外增加腸道蠕動,減少糞便停留在腸道的時間。

    過去研究指出如果每周看電視的時間大於14個小時,就會增加大腸癌的風險。我想坐著一直看平板也一樣吧!

連口腔疾病都可能與增加大腸癌風險?下一頁醫師與您分享大腸癌危險因子,千萬要多加警覺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