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警告:糖是隱形健康殺手!戒糖飲食為健康加分 新光醫院與桂格完膳合作營養完善計畫 讓國人健康再升級!

364,968 收藏3
新光醫院與桂格攜手推動「營養完善計畫」活動,宣導健康飲食習慣。

【台北訊】在號稱手搖飲王國的臺灣 1,經常能看到民眾隨手一杯珍珠奶茶搭配下午茶點心,作為忙碌生活的小確幸,但往往多喝一杯飲料、多吃一口甜食,就可能在不知不覺中讓糖分攝取量超標!

糖分過高不僅可能導致身體慢性發炎,新光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陳政光更指出,攝取過多糖分還可能影響身體骨骼生成、加劇肌肉衰退,進而降低骨質量,增加往後發生骨折的機率,特別對於已是骨質疏鬆高風險的中老年族群而言,每日的糖分攝取量更是不得不多加注意!新光醫院營養課高郁雯營養師提醒,民眾外食應多留意食品成分,並且可以參考營養餐盤份量,適當調整每日攝取量,為健康把關!

根據WHO於2020年的健康飲食,每日糖分若能降至總熱量的5%或25公克以下,將可以減少很多疾病風險 2,新光醫院本次攜手桂格完膳,共同合作推動「營養完善計畫」,希望提升一般大眾對於無糖飲食的重視,也提供日常飲食小秘訣,鼓勵大家吃得營養又安心,輕鬆擁有健康好生活!

糖分攝取過多易影響骨骼與肌肉組成!更增往後骨折風險!


新光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陳政光說明,一般人骨質大約在三十歲左右達到最高峰,中年以後骨質每年平均減少0.3%-0.5% 3,如果骨質流失過多,會讓原本緻密的骨骼形成許多孔隙,呈現中空疏鬆現象,導致骨骼變得脆弱,甚至只要稍微撞到或跌倒就會骨折。

糖分對健康的影響甚大,若攝取過多,容易催化體內的糖化作用,最終生成對人體有不良影響的「糖化終產物(AGEs)」,造成膠原蛋白變質、劣化,不僅會讓全身器官和組織慢性發炎,還會導致皮膚出現皺紋鬆弛甚至蠟黃暗沉,除此之外,陳政光醫師指出,「糖化終產物」會影響骨骼裡的膠原蛋白,減少骨骼的有機物與礦物化基質,減少骨骼的強度,使得骨骼脆化。因此糖尿病患者即使骨密度正常,但因為骨骼強度較差,仍是骨折高風險族群。「糖化終產物」同時也會影響體內的蛋白質合成功能,降低肌肉的質量與強度 4,加劇肌肉衰退的速度。

陳政光醫師指出,中老年人已是骨質疏鬆高風險族群,若是日常生活中忽視糖分的影響性,恐會增加往後骨折風險,因此,陳政光醫師建議,除了補充鈣片外,民眾平日也應盡量減少糖分攝取、多運動,提早做好預防措施,降低日後骨質疏鬆及骨折風險。


新光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陳政光指出,攝取過多糖分可能影響身體骨骼生成,增加往後發生骨折的機率。

食慾之秋難忌口?每日注意均衡營養 健康OK!


近期天氣轉涼、加上年末節慶活動多,大吃大喝難以避免,但千萬要注意,別一不小心就讓健康亮起紅燈!雖然健康概念人人皆知,但卻很難實踐,如何兼顧好口味與健康呢?新光醫院營養課高郁雯營養師分享日常飲食可以把握的幾項重要原則:

  1. 正餐要吃飽,可以降低對飯後甜點的慾望。
  2. 多吃蔬菜,增加飽足感。
  3. 多攝取優質蛋白質,如白肉、瘦肉等。

高郁雯營養師分享,民眾常有飲食迷思,以為正餐少吃一點可以有助於減肥,或是會避開油脂、澱粉類食物不吃,然而,每日攝取足夠熱量對於維持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幫助,建議民眾若是擔心熱量,可以透過每日分配預計營養熱量,事先計算份量,以達到均衡營養的健康原則。

至於如何執行減糖或無糖飲食管理,高郁雯營養師表示,約有七成糖分潛藏在日常包裝食品中,無論麵包、優格,甚至健康食品都可能含有糖分,因此,除了應多留意食品營養成分,民眾平時用餐時不妨多選擇原型食物,以減少多餘糖分及加工物的攝取,養成戒糖的飲食習慣,若民眾覺得一下要改為無糖太困難,可以從降低每週飲料與甜食的頻率開始,再逐步減少每次飲食中的糖分,就能無痛戒糖、迎向健康。


新光醫院營養課高郁雯營養師提醒,約有七成糖分潛藏在日常食品中,民眾外食應注意食品成分,為健康把關。

營養完善計畫開跑 邀您共享健康好生活


紐約時報定義2020年為減糖之年,並推動七日無糖運動,目的就是為了減少糖分對身體造成的負擔,而新光醫院長期以來致力於建立一般大眾對自身健康的正確認知,本次攜手桂格完膳、共同合作推動「營養完善計畫」,希望透過健康講座與衛教活動,讓病患與家屬以及一般民眾可以瞭解無糖飲食的重要性,也提供日常兼顧均衡營養與好口味的小秘訣,鼓勵大家吃得營養又安心,輕鬆擁有健康好生活!


美國飲食指南將食物分成水果、穀物、蔬菜、蛋白質、奶製品等五大類,每日攝取均衡營養,有助於身體健康。

資料來源:
註1經濟部統計處(2019),飲料店營業額連續14年正成長。
註2WHO(2020),Healthy Diet. 
註3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8) 慢性病防治,骨質疏鬆,認識骨質疏鬆。
註4 Hyperglycemia induces skeletal muscle atrophy via a WWP1/KLF15 axis (2019),JCI Insight。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10.1098/rstb.2015.0418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0329028/ 
註5The New York Times(2019.12.30)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