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裡布滿各種大腸息肉,及時檢查找到原位癌
林美照表示自己從小就是健康寶寶,但每兩年都會做健康檢查,今年4月健檢時,自費做了胃鏡及大腸鏡檢查,沒想到發現腸道裡布滿各種不同形狀的大腸息肉,嚇了她一大跳。
尤其可怕的,化驗結果發現其中一顆大腸息肉是「原位癌」,幸好及時發現,癌細胞沒有擴散,只需要手術切除病灶,之後每年定期回診追蹤即可,沒有什麼大礙。
原位癌可直接用內視鏡切除,常健檢的人才會這麼幸運
根據仁愛醫療財團法人的新聞專區,大里仁愛醫院消化內科主任何尉旗表示,每5個大腸癌案例就有一個是原位癌,可以直接用內視鏡切除,這種案例都是因為糞便篩檢、健康檢查、家族史因素來院檢查時「剛好遇見你」,意外找到問題。
大腸癌是大腸內的「腺性息肉」癌化而成,因為早期沒有症狀,必須藉由定期接受健檢及早發現,及時將腺性息肉切除,就不會進一步變成大腸惡性腫瘤。
醫師提醒大家,可善用國民健康署提供50~74歲民眾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或透過定期健康檢查來及早發現病灶、癌症或其他癌前病變,即時介入控制、治療或預防疾病的發生。
一次發現多顆息肉代表罹癌風險增加,多發性息肉與腺瘤性息肉風險相當
三軍總醫院衛教資訊指出,大腸生出的息肉分為3種:
- 發炎型息肉,良性。
- 增生型息肉,良性。
- 腺瘤型息肉,最有癌變可能性。
一般來說,腺瘤性息肉癌化風險較高,除此之外,如果發現「多發性息肉」,也就是像林美照一樣一次發現多顆息肉,其風險與腺瘤型息肉相當,發生大腸癌機率較高,需要勤加追蹤。
其他的高風險情況還包括:
- 大腸癌術後
- 二位 (以上) 第一等親家屬或一位小於60歲的第一等親家屬罹患大腸直腸癌,或是其他等親的家屬罹患大腸直腸癌者
-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
- 家族性大腸息肉症
- 幼年型息肉症
- 遺傳性非息肉症大腸直腸癌
有上述情況的人要特別小心日常飲食,並定期檢查,盡量減少發生大腸癌的風險。
國健署建議,有息肉症家族史或大腸癌病史應及早進行大腸鏡檢查
國民健康署指出,根據歐美國家經驗,每一至二年糞便潛血篩檢約可減低18%至33%的大腸癌死亡率。
養成定期篩檢的習慣。 大腸癌多發生在50歲以後,所以50歲以上民眾應每1~2年接受糞便潛血檢查,但是有個人或家族息肉症或大腸癌病史的民眾,建議直接接受全大腸鏡檢查,檢查年齡也要提早。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定期健檢加做自費項目…揪出原位癌!林美照切除20多顆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