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污染不只是造成肺癌的元兇
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雖然能夠幫助發現早期肺癌,但畢竟只是一種篩檢方式,無法真正達到預防肺癌,而唯有做到徹底防治空氣污染,才是真正能預防肺癌的唯一有效方式。
空氣污染之所以可怕,就在於空氣中所含的懸浮微粒(Particulate Matter,簡寫為PM)、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揮發性有機物(簡寫為VOC2,包含醛、苯、甲苯、三氯甲烷等)等各式有毒氣體會危害健康。
研究顯示,直接和空污有關的疾病除了肺癌以外,還有缺血性心臟病、中風、肺炎、其他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等。而和肺癌最有關的就是細懸浮微粒PM2.5。
懸浮微粒主要包含但不限於灰塵、花粉、汽車或工廠廢氣、煙霧、霾、噴灑的農藥,甚至細微的海鹽等,尤其是小於2.5微米的細懸浮微粒,也就是俗稱的「PM2.5」除了是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還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為一級致癌物質。
同時由下表可知,只要PM2.5的濃度增加10微克/立方公尺,肺癌的死亡率就會增加12%,這可是一個怵目驚心的數字,我們還怎能不重視空污的防治工作呢?
▼人體接觸到環境PM2.5濃度越高,得到疾病的機會隨之增加。每立方公尺內PM2.5的濃度增加10微克,得到肺癌的機會上升12%,缺血性心臟病16%,心肺疾病10%,死亡率5%,預期壽命減少200天。
※資料來源:立法院公報,第100卷第42期院會記錄
另外,根據環保署的資料顯示,2013∼2015年(民國102~104年)連續三年的PM2.5平均濃度分別是24.0、23.5、21.9,三年總平均濃度是23.1,除了花東地區以外,其他縣市都不及格(標準為15微克/立方公尺)。
而到了2018年,及格的縣市為基隆市(13.2)、臺北市(14.4)、臺東(8.1)、花蓮(9.2)、宜蘭(10.5)、澎湖(14.6),雖然數量增加了,但在及格邊緣的縣市不少,顯示空氣品質不良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因此做好自我保護非常重要。
PM2.5和AQI指標
PM2.5
懸浮微粒是指灰塵、花粉、塵土、煙霧和小水珠等在空氣中存在的微小固態或是液態物質。這些物質的形狀大小各異,分類上將小於或等於10微米(µm)稱為PM10,小於或等於2.5微米則為PM2.5,也稱為細懸浮微粒,粗細只有頭髮的三十分之一,可見有多細小了。
AQI空氣指標值
空氣品質指標為依據監測資料將當日空氣中臭氧(O3)、細懸浮微粒(PM2.5)、懸浮微粒(PM10)、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及二氧化氮(NO2)濃度等數值,以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程度,分別換算出不同污染物之副指標值,再以當日各副指標之最大值為該測站當日之空氣品質指標值(AQI)。一般說來,0∼50是屬於良好狀態,但我們可以嚴格一點,將室內空氣指標控制在35以內是最好的了。
不讓無形的污染成為傷身慢性病根源!下一頁看權威醫師建議怎麼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