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上老教堂卻不累不喘!聖嚴法師:我只專注在當下這一步

7,618 收藏0
【早安健康/陳德中(台灣正念工坊創辦人)】

讓工作更專注、更具效能



●提升效能的秘訣

首先來討論正念到底是如何讓專業人士更專注、更有效能。NBA傳奇球星柯比.布萊恩(Kobe Bryant)之所以如此傑出,除了天賦之外,也歸功於嚴格的訓練。

他有所謂的666訓練模式:在休賽的6個月期間,每週訓練6天,每天訓練6小時。而在每天的6小時當中,有4小時是跑步、有氧及重量訓練,只有2小時訓練是與籃球球技直接相關的。也就是說,要在球場上過人一等,首先最基本的是得有良好的體能與身體素質,再來才是各式球技。

正念也一樣,要增進專注效能或情緒管理,包含了以下兩個層面:

一、內心素質/大腦結構(就像籃球選手的身體素質):需靠正念練習,在經年累月的鍛鍊下,逐漸改變與提升。

二、職場運用方法(就像籃球選手的各式球技)

現在讓我們來學習投籃吧!喔不,是來學習如何讓我們更專注、有效能的職場運用方法吧!

●一次一事

大約二十年前,我從當時還是台北藝術大學教務長的惠敏法師口中,第一次聽到了「一時一事」四個字,那時覺得太有道理了,就一直深印腦海之中。二〇一一年,我回到台灣開始指導當代正念,將它改動了一個字,而變成「一次一事」,只要上過我課程的同學一定都聽過我所大力倡導的這個概念。

除了承襲一時一事外,也因它相當符合正念的「活在當下」與腦神經科學理論。二〇一六年,有一本暢談職場生產力的巨著《最有生產力的一年》,其中一章即為〈一次只做一件事〉,作者克里斯.貝利(Chris Bailey)也大力倡導了這個觀念對工作效能的提升。

身處於資訊爆炸的現代,職場節奏也超快,我們深怕自己落於人後,加上待處理的事項越來越多,所以過去大家總習慣「多工處理」,同時做好幾件不同的事。但諸多研究已經證實,多工處理會嚴重損害生產力,讓工作表現與品質降低,連帶大腦記憶力都會受到負面影響。


多工處理者之所以繼續如此風行,一方面是人們誤以為這樣做更有效率,其次是認為大腦可以因此受到更多刺激。但以客觀結果來說,反而表現更糟。

一次只做一件事,才是增進工作效能的秘方。

我有個學員是個自由接案的專案工作者,他曾經一窩蜂湧進十件待辦項目,而且全部得在一週內完成。這讓他很煩、也很焦慮,吊詭的是,都這麼緊急了,反而不是先處理這十件事,而是跑去做「第十一件事」,猜到是什麼了嗎?他的第十一件事,竟是滑手機、上網及吃零食...。

你會覺得他很奇怪,還是感到似曾相似呢?其實這很正常,趨樂避苦是人類的天性,我們都想要舒服的感覺,而不喜歡痛苦。因此,當面對龐大壓力、讓人感覺焦慮時,你會無所適從,最後就乾脆選擇逃避,即使是暫時的都好。因為緊張感會讓人想要轉移注意力。

過去,我們常聽到有些癮君子戒菸失敗,多數人功虧一簣的時間點往往都是在壓力最大的時候。只要處於壓力下或者遇到挫折,人類的生物性本能就會想要轉移注意力,便順手再拿起菸來抽,「明天再戒」這樣的心情更可以理解了。滑手機、上網閒逛、大吃大喝,跟抽菸都具有同樣的意義,亦即「做第十一件事」來逃避紓壓。


不過,以上這個學員的情況是發生在他還沒學習正念之前。

課堂上他聽我提到「一次一事」,一回到家立刻打開電腦,開了五個資料夾,每個資料夾放入兩件工作的資料(5×2=10)。然後第一天只開第一個資料夾,嗯,也不過兩件事嘛,感受就沒這麼焦慮了,上午做一件,下午做一件。嗯!成功完成。就這樣每天依序完成一個資料夾,五天後所有事項都得到解決,順利完成了十件工作,比原先預計的一週還提早了兩天。

很多人都會把時間花在情緒的慌亂上、而非問題的解決上。一次一事,剛好就能克服這個情況。同樣是十件工作,但是差別在於情緒與感受。一聽到「十件」,我們往往會覺得很難駕馭;但是一天「兩件」,就會覺得比較輕鬆,效能感也跟著上來。加上透過正念訓練專注力,每天專注地把手上的兩件事情完成,不但很有成就感,也不致慌亂。

向聖嚴法師學「一次一事」的真諦:專注在當下這一步,一步一步終能完成!下一頁看更多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