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嫁女兒:孩子從出生那刻就一步步離開父母,是人生的必然

61,022 收藏3
【早安健康/親子天下 林韋萱】 劉墉嫁女兒:孩子離開父母,是人生的必然

▼從小家中遭遇大火、因肺病吐血休學,兵役檢查時被醫生判定活不久……劉墉決定無論何時都把每分鐘利用的淋漓盡致。親子天下記者曾千倚攝

五、六、七年級生,書櫃上多少有幾本劉墉的書。他自身故事肯定是《超越自己》、《創造自己》的範本,從作家到畫家,做什麼像什麼。如今,劉墉當了爺爺,回歸一頭白髮,如何以新姿態面對女兒結婚與人生下半場?

從沒看過這麼帥的劉墉,白鬚白眉白髮,翹著二郎腿坐在故宮博物院松風閣接受採訪,仙氣飄飄,活像是新書《小沙彌遇見劉墉》裡的睿智老和尚。

2019年,對作家劉墉來說是相當重要的一年。

他邁入七十大關,決定不染頭髮,以真面目示人。其實,他從50歲就是滿頭白髮了,說是家裡的人「公投」要他染,免得嚇到人。「70歲了,總該有點表現,」滿頭白髮代表著他的「古稀宣言」,決定更直白、更自在地做自己。

2019年還有一件大事,就是他最疼愛的女兒劉倚帆結婚了。

他23歲生下兒子劉軒,以「教練」姿態把劉軒帶大。其他同齡孩子在玩耍時,他逼著劉軒背古文;吃飯時,也拿著寫字板見縫插針教育劉軒寫字;劉軒看電視,他大吼著要他去念書;劉軒參加朗讀比賽,他嚴格訓練每個手勢該怎麼擺,不服氣的劉軒還氣到把牆壁捶出個大洞。後來劉軒選擇了念哈佛心理系,目的是「將來給爸爸看病」。

「看電視娃娃」結婚了

16年後,40歲的劉墉才又生了女兒劉倚帆。因為當時在美國教書遇到各式各樣的學生,也常各地跑,劉墉的眼界開了,面對女兒,劉墉的教養風格丕變。

他和兒子衝突不斷,常常吵架辯論,但「我沒辦法跟我女兒辯論,一辯論就全身冒汗。」女兒年幼時還會和劉墉頂著鼻子玩,進入青春期後對爸爸就有些嫌棄了,光是碰他肩膀,女兒就會大喊「好痛」。小孩子一樣愛看電視愛上網,劉墉也不罵她,只是在女兒身旁晃來晃去、甜甜地提醒她:「看電視娃娃」、「上網娃娃」。

換了一種教育方式,女兒同樣念到哥倫比亞大學、又進了賓州大學的華頓商學院念MBA。


劉墉說,女兒在唸研究所之前是沒有交過男朋友的。有回跟太太一起到賓州大學探望女兒,見女兒滔滔不絕談起某某同學好會做餃子,而且是公司派他來念書的,都不用付學費,怎麼這麼厲害……

劉墉一聽就知道「完了」,寫下〈給女兒交朋友的十五個叮嚀〉,裡面滿滿是不安與關懷,像是「寧可渴死,也不要喝來路不明的飲料」、「你選擇的約會地點,反映了你的品味」等等。

去年,女兒果然嫁給了這位很會做餃子的同學。

見到一向對自己很酷的倚帆,在婚禮上卻燦笑跳舞,劉墉從來沒看女兒如此開心過,百感交集寫下〈爸爸不會哭〉:「爹地知道了!這是人生的必然。每個人從出生的那一刻,就得一步步離開父母,走向外面的世界……今天你能找到,如此依附、如此滿足、如此交託,爹地怎能不高興?又怎麼會掉眼淚呢?」(註:取自同名書《爸爸不會哭》)

▼婚禮前夕,女兒倚帆貼心的「指示」老爸:「地毯有味道,一定要帶氣喘藥;爹地太容易感動,所以就不用跟我跳舞了……」圖片來源:水雲齋


劉墉和太太在婚宴結束前,就悄悄先告退了。「你沒有離開我們,是我們離開了你,也只有你找到了自己的最愛,有一天我們離開這個世界,你才不會受到太大的打擊。」驅車回紐約長島住家時,劉墉想起女兒小時曾經在車上靠著自己的肩頭睡去。爸爸終於還是哭了……

你的孫子不是你的孩子



劉墉每年有一半時間住在台灣,因為疫情的關係,本來預計5月初要回美國,在家人的公投下,延長留在台灣的時間。

劉墉在台北的家,就在兒子劉軒家對門。自從劉軒的女兒千千學會走路,她就自己會搖搖擺擺走到對面敲爺爺家的門。劉墉聽到聲響,就會衝去恭迎孫女:「小大爺您來啦!」

孫女大了,爺爺的教養也愈來愈「紮實」。除了教認字,也要指導朗讀比賽。有回劉墉嚴厲的指導,讓孫女兒委屈地哭了。爸爸劉軒看了捨不得跑來安慰千千,劉墉對於這樣的寵溺很不以為然。劉墉說:「我問她,妳要不要繼續比賽?妳想不想得全台北的第一名?她說『要』,我說OK,那我們繼續練。」

即使是面對年幼的孫女孫子,劉墉還是很強調「正人形」。「正人形」是句中國北方話,意思類似「站有站像、坐有坐像」,舉止要得體的意思。劉墉很得意自己比劉軒還會管教孫子:「我管孫子,比他們管的好太多了!」劉軒顧孩子吃飯,總是要弄半天,但劉墉來管,一下子就吃完了。

他的祕訣就是「吃飯配故事」。像是講起《小沙彌遇見劉墉》中的故事:「一場突如其來的豪雨,讓溪水暴漲了起來。眼見大洪水就要衝破禪房,那怎麼辦呢?」正當孫兒們聽得目瞪口呆,劉墉爺爺此時打住說:「快吃快吃!」這樣一來,小孩子就很快吃完飯了。

雖然很以自己的教育方式為傲,但劉墉還是常常提醒自己「孫子是別人的孩子」,不要過度介入。他可以接受兒子跟他討論教養方法,只要不在孫兒面前直接打槍他就好,畢竟劉墉還是很需要尊嚴的。

有個博學的爺爺,孫子們有數不完的好故事可聽。他帶著孩子們一起來到至善園遊玩,看到松風閣裡的古琴,就講起了〈心弦〉這個故事。提醒每個人,尤其是擔負教育教養責任的父母、老師,每天記得重新調整心中的弦,審視自己的狀況,再來面對孩子。

活著就要有滋味

故宮至善園是劉墉最愛的畫室,這裡哪株樹被白蟻蛀了、哪顆石頭是假的、垃圾桶的造型是「擲壺」,上頭原有煙灰缸已經被封死……他都瞭若指掌。故宮也是他常逛的地方,他可以「憑臉入場」,走沒人知道的捷徑。他開玩笑說:「故宮如果有東西掉了……嘿嘿!」又說「我捐東西都來不急了,怎麼會偷。」

劉墉有很多珍藏的寶貝,正在考慮捐贈。前幾年一位鄰居老太太過世,給他很大的衝擊。因為老太太在外地工作的兒子回來,直接把一堆屬於老太太的物品,像是相簿、珍貴的桌椅餐具全丟了。讓劉墉非常感慨人死後,遺物不見得被好好珍惜。因此,與其把這些自己珍視的東西留給後代,還不如趁活著的時候捐了。

因為從小氣喘的關係,在台北的時間,劉墉幾乎都窩在家裡。他總是凌晨3點才睡,早上11點起床,中午吃完第一餐,接著就是跟孫兒們一起用晚餐。最重要的是,每天晚上9點45分,他一定要吃冰淇淋。他喜歡吃Godiva冰淇淋,巧克力脆片口味的。

劉墉極度愛吃冰淇淋,但是才40歲就因為膽固醇太高,被醫生指示「最多半年吃一次冰淇淋,而且要去店裡吃。」然而,他母親的經歷讓他體悟到「吃死總比饞死好」。

劉墉為了讓他母親長命百歲,嚴格禁止吃冰淇淋,但母親仍然中風了。母親臥床時,劉墉餵她吃最愛的巧克力冰淇淋,冰淇淋就從母親的嘴角流下來。母親93歲過世,劉墉檢討:「當人已經80、90歲的時候,是不是還有必要限制飲食?」「如果我過去讓她在健康的時候,愛吃什麼吃什麼?會不會更沒有遺憾?」

▼劉墉的「冰淇淋」哲學,讓他對70歲後的人生態度更加豁達。親子天下記者曾千倚攝

「活著就要有滋味,」劉墉說,他始終積極品嘗人生的各種滋味。從小家中遭遇大火、因肺病吐血休學,兵役檢查時被醫生判定活不久……人生的終點線一天到晚在他面前晃來晃去,也讓他把每分鐘利用的淋漓盡致。

如今邁入71歲,劉墉寫了上百本書、成為有名望的畫家、當過記者、當過主持、當過老師、還捐錢建了希望小學。他說接下來想寫詩集,還開玩笑說要去跑馬拉松……。他是這樣的迫切把握活著的時間。劉墉對《親子天下》的記者說:「我可能活到90,也可能明天就昏厥過去。你們錄了影給我留下來,我隨時可以剪接成紀念專輯。」

本文獲得「 親子天下」網站授權,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