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補腦食物就不會失智?25歲後「2件事」比吃什麼更重要

34,678 收藏2
【早安健康/鄭淳予 醫師】

升級的護腦飲食概念 ─「飲食網絡」:你如何吃、如何調味,比吃什麼更重要!



我們都知道飲食會影響我們的大腦運作,然而只是多吃某種食物,例如銀杏、核桃,就能讓大腦變健康嗎?


接下來我分享的這三個腦科學研究,會讓你了解最新的護腦飲食概念,將食物從多吃某種品項這樣的「單點攝取」舊觀念,透過更周全的食物搭配、組合和調味,延伸成為更有效、堅實的網狀結構:全面性的護腦「飲食網絡」(food networks) 概念!

比起吃什麼,「HOW怎麼吃」更重要!



首先來看看2020年4月,發表於《Neurology》期刊的最新研究:「辨識失智症早期的飲食習慣模式」,這個研究發現其實除了特定食物,日常吃飯時,餐桌上的食物「組合」也是影響大腦健康的主因!

法國Bordeaux大學的這個研究,調查了627個人的飲食,其中209位在飲食問卷調查後約五年,被診斷為失智症患者,另外418位為健康的對照組。他們發現「影響大腦的關鍵不僅是你吃進什麼食物,而是吃飯時,食物種類的搭配模式」,研究發現:

  1. 失智族群的飲食網絡特色:在失智症族群的人,早期的飲食網絡結構,通常都以「加工肉品」(如香腸、培根、煙燻肉品)為主要核心飲食(Hub),然後食用時習慣搭配:馬鈴薯等澱粉食物、酒精、餅乾和蛋糕等零食,這群人在數年後,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增加。相對來說,健康族群的人,則習慣搭配食用新鮮蔬果等健康食材。 

  2. 食材搭配的多變豐富性:研究發現健康族群的人,在食材選擇上更豐富「多元」,除了少吃加工肉品,更重要的是提高每餐的食材種類變化,這使得他們攝取的食物網絡組合十分多變,他們不會總是習慣只吃某些食物,而是會時常變換搭配的菜色,例如將肉品搭配新鮮蔬菜、水果或是海鮮等健康食材一起食用。而失智症族群,則多傾向「一成不變」的食物網絡模式,總是愛吃那幾樣,多半都是加工肉類、澱粉類及零食,這樣的組合平時幾乎固著定型了。

重鹹的腦危機,別再忽視「腦─腸連結」



除了食物搭配,食物的調味也是關鍵,因為這直接影響了關鍵的「腦—腸連結」,2019年10月刊登於《Nature》期刊的研究「高鹽飲食增加認知障礙風險」發現,高鹽分的飲食會增加腦傷和失智的風險,這項由Weill Cornell Medicine神經學團隊進行的研究重點如下:

  1. 高鹽引起腦循環損傷:當小鼠長期12周都吃高鹽飲食,會直接引起腸壁細胞產生不正常的發炎反應,這個失調的免疫機轉,會透過「腦—腸連結」間接影響大腦血流,阻止大腦血管壁細胞產生一氧化氮,當腦血管缺乏一氧化氮時,血管會變得不易擴張,進而限縮降低了血液流動,破壞腦循環的流通性。我們可以比喻,這時的大腦會變得很飢渴,缺血又缺養分。

  2. 高鹽使失智致病蛋白堆積:高鹽飲食直接重擊我們大腦的另一個「腦—腸連結」效應,就是使得「tau蛋白」變得不穩定,過度磷酸化之後容易堆積在大腦(一種失智致病蛋白),影響神經細胞的正常運作,進而引發認知障礙,也就是人類最害怕的失智症。


  3. 大腦和腸道密不可分:這個實驗再一次證實了,「大腦」和「腸道」之間,雖然看似距離相隔遙遠,卻透過許多訊號物質的傳遞相互聯繫、緊緊相連,並且互相影響著對方的健康狀態,當我們希望能預防失智和提升腦力時,一定不能忽略了腸道的健康和調理,如果腸道不健康,就相當於我們的大腦深受威脅!

以前俗話說「You are what you eat」,現在起我們要升級護腦飲食概念,下一頁完整破解教你如何聰明吃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