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後,得大腸癌機率比流感還高!8種人最容易被腸癌盯上

204,969 收藏1
【早安健康/今周刊 文‧趙敏】

多數患者無症狀,及早篩檢最重要:50歲後,得大腸癌機率比流感還高!



大腸直腸癌宛如無聲的殺手,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沒有症狀」。不過,透過定期篩檢,早期癌的治癒率和5年存活率可達90%,是醫師眼中適合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並可預防的癌症。

結腸及直腸惡性腫瘤統稱為大腸直腸癌,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8年的資料,癌症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而癌症死亡率中,大腸直腸癌位居第3名。


高齡、遺傳、肥胖,皆為高危險族群



哪些人是容易被大腸癌盯上的高危險族群,需要特別的當心:

1 年齡高於50歲:「大腸癌很明顯的跟年齡有關,粗略來講,50歲以後,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會急速上升。」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內科部主治醫師邱瀚模解釋,基因在複製時難免會有一些錯誤,正常的人體修補速度很快,但隨著年齡增加,除了出錯的頻率增加,修補的能力也會變差,造成癌症發生。

2 男性比女性多:男性罹患大腸癌的人較多,男女比例大約1.5:1或1.6:1。

3 有家族病史:如果有大腸癌家族病史,尤其是一等親,就要提高警覺。此外,年輕人罹患大腸癌也應特別留意,因為愈年輕得到的大腸癌,跟遺傳愈有關係。

不過,也不能因為沒有家族病史就掉以輕心。「有一個迷思是家裡沒有人得癌症,自己就不會得癌症,這其實是錯的,你跟上一代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都已大不相同。」邱瀚模說,整體大腸癌的病人有家族史的只占20%,沒有很多,大部分得到大腸癌的人,其實都是家中第一個大腸癌患者。

4 息肉:大腸癌跟其他癌症不太一樣,乳癌、肝癌都沒有癌前病變,大腸癌則有,比較直接相關的是腺瘤性息肉,切除後,可降低日後癌症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邱瀚模說,並不是所有的息肉都會變成癌症,即使是腺瘤性息肉,也不見得每一顆都會變成大腸癌。以目前的技術,尚無法區分哪一顆息肉會癌變,所以如果判定是腺瘤性息肉,還是建議切除;至於增生性的息肉,跟大腸癌比較無關。


5 嗜吃過度烹調的食物和紅肉:大腸直腸癌與生活西化有關,包含飲食習慣改變。二次大戰之前,經濟情況沒那麼好,人沒有吃那麼多肉,現今則是攝取過多紅肉;吃太少高纖食物、常吃燒烤、油炸或過度烹調的食物,也是危險因子。

6 身體活動量少:現代人多以車代步,活動量和運動量太少,有極高的機會成為大腸癌候選人。根據美國癌症研究協會指出,21∼25%的大腸癌可以透過運動或控制體重來預防。

7 吸菸、飲酒:經常吸菸、飲酒,幾乎跟所有癌症都有關。

8 三高與慢性病:「大腸癌可以算是廣義的生活習慣病。」邱瀚模說,心血管疾病多的國家,大腸癌也多,因兩者有非常多的共通點,包含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還有肥胖、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等。

50歲後少做一件事,每15個人中會有1個人得大腸癌,比得到流感的機會還高!下一頁看能怎麼揪出早期大腸癌吧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