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剩下9個月,能為自己做什麼?金鐘導演陳慧翎:對你渴望的快樂,永不妥協- 第2頁

60,636 收藏0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2.0

慧翎導演提到,我們從小就被教育:「不能善待自己」,需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除了學業分數的壓力外,還要時時刻刻對自己打分數,總是覺得自己哪裡做得不夠好。

在臺灣普遍的教育觀念下,小孩是沒有發聲權的。即便發言,也會得到「我是為你好,以後你長大就知道」的結論。

慧翎導演知道,較年長的的父母輩已很難改變。但她期盼,透過戲劇,可以讓年輕一輩的父母產生共鳴,給下一代更好的教育環境。病情穩定後,導演重回劇組──這次,她將罹癌的經驗與反思,融入《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重新定調了整齣戲的調性,成為最後大家看到的樣貌。

更樂觀豁達的人生

2018 年7 月,《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在公視上正式開播,網路反應熱烈。但在10 月,慧翎導演卻又迎來了癌症第二次復發。

提到復發,日前剛完成化療的導演,淡定的說著:
「已經發生了,所以不可能不接受,只能面對。」

過去很執著和要求完美的慧翎導演,現在已學會放過自己。開始透過瑜伽調整呼吸,在過程中了解自己身體的極限,探索內在的改變,不追求外在的虛像。

「因為不可逆,不能交換,只能面對。」
「如果你開心也是一天,難過也是一天,那何不開心一點呢?」

這樣說著的導演,眼裡閃閃發光。我們知道,這就是導演對自己內心真正渴望的快樂,永不妥協的模樣:)

# 面對快樂
# 我們一起永不妥協!

本文摘自《我們都有病:逃避,有什麼關係?致為病拚搏的年輕世代》/我們都有病(台灣年輕病友社群)、謝采倪/布克文化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妳的身體不是妳的身體」金鐘名導癌症二度復發:面對快樂永不妥協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