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半身共同運動,就是在針對特定症狀治療以前,先進行的大範圍肌肉伸展、暖身的運動。
舉例來說,若你得了五十肩,那在針對五十肩做特定的局部治療動作以前,得先要進行上半身共同運動,讓上半身的肌肉舒展開來;或者,你今天有足底筋膜炎的問題,那麼在進行腳底的局部治療動作以前,應先進行下半身共同運動。以此類推。
為什麼我該做「上/下半身共同運動」呢?
你可能很疑惑。明明只有肩膀出問題,卻要先做整個上半身的運動?明明只是腳底不適,卻要先做整個下半身的運動?為什麼?這裡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解釋:
開車時,當我們想要伸手拿取後座的東西,如果「肩關節的活動度不夠」時,手搆不到,我們自然而然地會將需要的角度轉而施加在「手肘」以及「手腕」上,增加手肘和手腕彎曲、旋轉的幅度,以求順利拿到東西。結果一個不小心,因施力不正確的關係,手腕便受傷了。
若是依照一般的治療方法,只針對手腕進行治療,那麼雖然紓緩了這次的疼痛,下次仍舊可能因為相同的原因再次受傷。這就是大家常聽到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治標但不治本」。
那麼到底該怎麼治療才對?其實,最好的方法,應該是要同時改善肩膀關節的活動度!大家也都見過,職業的網球、高爾夫球選手,絕對不是靠手腕、手肘及下肢的蠻力來擊球。當他集中精神,屏息運用他的核心(深層腹肌)及近端(肩膀、骨盆)肌群做出完美的軀幹與手臂旋轉時,產生的動能往往就能創造出「完美的一擊」。也就是說,把核心肌群、近端肌群練得更靈活強健,才是之後不再受傷的不二法門。
上面所說的近端肌群,指的就是肩關節、骨盆髖關節上面所覆蓋大而厚實、有力的肌群,當然也包括穩定關節的深層肌群。當它們的肌耐力、穩定度及關節活動度三者均佳時,我們的手肘、手腕、膝蓋、腳踝這些相對較瘦弱的「遠端」肌群,就會因為有效的支撐及活動度而減少負擔,避免重複性的受傷了!
想更全面治療痠痛,在局部肌群舒緩運動前,可以先做下一頁的「上半身共同運動」,效果更好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