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一般來說,在不同的族群統計不太一樣,大概約是人口的1%,最好發年齡大概是生育年齡約30歲到50歲為主,比紅斑性狼瘡晚了10年左右。臨床表現上,從外表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自己可以看得出,因為是屬於全身性自體免疫病其中的一類,所以還會有關節外的其他表現。
早年的名作家杏林子,大家看到她時肢體關節多已經變形,在那個時代,主要是沒有太多的藥物可以治療,在病程中關節會慢慢受到破壞,然後日益受損嚴重。以現在醫界對關節炎的了解,如果病人都不治療,又屬於關節炎活性比較高的病人,大概在半年內,關節就開始破壞,如果完全不治療,大概有兩成到三成的病人,在兩三年內關節就會破壞到完全不能工作,或者得依賴別人來維持日常生活。
一般外觀紅的關節炎,是因為關節周邊組織如肌腱、韌帶發炎,例如血清陰性關節炎,或痛風性關節炎,除了滑液膜發炎,也容易有關節周邊軟組織發炎,因此這類關節炎容易伴隨會發紅的關節炎,所以外觀有沒有紅,也是鑑別診斷的要項之一。
病人的自覺:僵、活動受限、痛
病人自覺最主要就是僵、活動受到限制,另外是痛。關節痛跟關節炎都會痛,但大部分的關節痛不一定有臨床的意義。比如感冒、太累,或者不小心扭到,可能會關節痛,但這種都是會隨著疾病緩解自然好的,所以關節痛不一定有臨床的意義。
但如果自覺「好像關節發炎」的話,就一定要找出背後的原因,關節炎最主要就是「腫」,因為發炎的組織在比較深,發炎的紅與熱,也不一定看得到,所以最眼見為憑的,是腫。
關節炎的腫,最典型的就在關節的位置,像手的小關節,其實看起來就是在關節處呈現「紡錘狀」的腫。對於比較瘦的人,很容易看得到;如果比較胖的人,有時候也不見得容易看得出腫,但是會有僵的感覺跟行動力會受限,其實很明顯的是一旦有關節炎的腫發生,病人便做不到平常能夠做、比較極端的動作,譬如像握拳;會沒辦法完全握起拳頭,沒辦法完全將手指併攏,就是總有縫隙併不起來,這都表示他的關節可能是有腫的。
有時候早上起來,關節總要僵很長的時間!不過到底是怎樣的關節發炎?下一頁告訴你如何看懂區分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