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雞精vs雞精功效禁忌成分比較!雞精/滴雞精推薦怎麼選?

946,099 收藏2
雞精、滴雞精在眾多營養補品中佔有一席之地,逢年過節也有很多人喜歡送雞精、滴雞精健康食品當伴手禮,因為雞精、滴雞精主打不用特別熬煮雞湯,就能吸收到營養精華,舉凡生病虛弱、動手術、孕婦、長輩、考生,往往都被推薦飲用雞精來補充元氣。到底雞精、滴雞精優點與功效有哪些?推薦飲用原則、注意事項,滴雞精真的比雞精營養嗎?雞精、滴雞精該怎麼選?看這篇懶人包通通整理好!



雞精、滴雞精差別,哪裡不一樣?



雞精、滴雞精的製作目的,其實同樣是萃取整隻雞的營養精華,差別在於提煉方式不同。根據衛福部國健署食藥好文網文章介紹,雞精是隔水熬煮後過濾去油,還會真空濃縮;滴雞精加熱過程則不加水,收集到的液體經過濾去油後,則沒有再經濃縮處理,氣味與口感和一般雞湯比較接近。

雞精製作方式:清洗→隔水熬煮→過濾去油→真空濃縮→充填封蓋



傳統雞精製造過程,通常會先將挑選的雞隻清理乾淨後,將食材放入鍋中隔水熬煮,再經過濾去油、真空濃縮,即製成雞精。

滴雞精製作方式:清洗→蒸煮(不加水)→過濾去油→充填包裝



滴雞精製造過程,一樣會先將挑選的雞隻清理乾淨,加熱過程則不加水,而是會以蒸箱加熱,用蒸氣方式把雞肉中的營養溶出,收集整隻雞滴出的營養精華,同樣會過濾去油後才充填包裝,但是不經過濃縮處理。

滴雞精比雞精好嗎?雞精、滴雞精、雞湯,哪個營養?



滴雞精真的比較營養嗎?自古「喝雞湯養生」的觀念主要重點在於「蛋白質」,因為蛋白質對於全身生理機能、代謝、免疫系統都很重要。根據食藥署說法,我們可以把雞精、滴雞精想成是「濃縮過的雞湯」,蛋白質的濃度比普通自己在家煮的雞湯更較高,可是其中的營養成分差異並不大。

營養師黃苡菱也在食藥好文網文章中解釋,雞肉原本是大分子的蛋白質,經由蒸煮滴出成湯後,會變成小分子的胺基酸,如此一來就不用經過腸胃道漫長的消化過程,身體也能輕鬆吸收胺基酸,這也是為什麼滴雞精標榜能讓人元氣大增。

也就是說,不管是雞湯、雞精、滴雞精,其實主要成分就是蛋白質,並不代表哪個更營養。只是雞精和滴雞精會比自己在家熬煮雞湯再多一道濃縮的程序,同樣份量下胺基酸會更多一點。

滴雞精、雞精功效一次看:喝雞精、滴雞精優點有哪些?



蒜頭雞湯、人蔘雞、麻油雞,常見的食補料理中常常都有「雞」,中醫師張家蓓表示,雞肉具有溫中益氣、補精填髓、益五臟、補虛損的功效,有助於提高免疫力、增強體質。而濃縮雞湯營養精華的雞精、滴雞精,有以下幾個好處與優點。

雞精、滴雞精優點1:營養豐富且容易吸收



台北醫學大學營養學教授謝明哲表示,雞精是技術提升後從雞肉萃取出來的營養補充品,經過一連串製成後,雞精當中的胜肽或胺基酸,分子都很小,所以容易吸收,還含有鈣、鉀、鐵、磷、鎂等礦物質。

雞精、滴雞精優點2:不用費力熬雞湯,食用與取得更方便



雞精與滴雞精最大的優點,就是不用再像過去家裡熬雞湯一樣費力,也能把精華營養喝下肚,省下很多時間與烹飪上的心力。而且我們不可能隨時喝熱騰騰的雞湯,加上鮮食賞味期非常有限,相較之下雞精、滴雞精確實很方便食用、隨時能補充營養。

雞精、滴雞精優點3:抗疲勞、免疫調節功能



食藥署表示,經衛生福利部審核通過的滴雞精與雞精健康食品,認證保健功效為具有抗疲勞功能,然而,補充滴雞精的效果可能因人而異。另外,國外一項針對雞精對免疫力影響的研究還認為,雞精可能有益於提高免疫球蛋白的活性、刺激巨噬細胞作用,達到增強免疫力的效果。

雞精、滴雞精,一般人需要天天喝嗎?



不過,雞精真的是很營養的補品嗎?一般人該天天喝嗎?不管是雞精還是滴雞精,原料都是雞。台北醫學大學營養學院副院長謝榮鴻指出,雞精的主要成份除了水以外就是蛋白質,從營養吸收的角度來看,當平時飲食就已經有足夠蛋白質攝取,且在消化功能正常狀況下,吃下的蛋白質也能順利吸收,那麼一般人通常不需要特別飲用雞精,除非是咀嚼能力變差、消化吸收能力差的人,會比較需要喝雞精補充營養。

營養師黃苡菱也在食藥好文網文章提到,健康的人喝滴雞精或雞精,效果就像多吃一、兩塊雞肉這樣,等同於額外補充蛋白質;而對於疲勞、生病的人、高齡長輩而言,飲用滴雞精或許可幫助快速吸收營養,但虛弱的人想要真正補充體力,仍然必須攝取足夠蛋白質才行!總之雞精或滴雞精並非人人都可以常喝,以下分別統整適合與不適合的族群。

推薦適合喝雞精或滴雞精的人


  • 需要補充蛋白質的人、營養不均的外食族、忙碌上班族:做為額外補充蛋白質的方式
  • 體質虛弱、生病的人、銀髮族:豐富的胺基酸,幫助快速吸收營養【提醒:想真正補充體力,仍須攝取足夠蛋白質。】
  • 孕婦、術後病患:對蛋白質、胺基酸有額外需求,可幫助維持生理機能
  • 無法正常咀嚼、飲食:若僅能食用流質食物,飲用雞精或滴雞精是補充營養的方式之一

不適合喝雞精或滴雞精的人(需經由醫師或營養師評估)


  • 慢性腎臟病患者:雞精內含豐富鉀離子與蛋白質,可能加重腎臟負擔。
  • 高血壓患者:有些滴雞精或雞精含鈉量偏高,可能造成血壓升高。
  • 痛風患者:滴雞精或雞精屬普林類食品,可能導致尿酸升高,不利於痛風控制。
  • 楓糖尿症患者:楓糖尿症是一種無法代謝支鏈胺基酸的罕見疾病。滴雞精或雞精內所含胺基酸,可能導致楓糖尿症疾病惡化。

另外,雞精、滴雞精對於年紀小的嬰幼兒也不適合。國泰綜合醫院衛教刊物《營養通訊》中的文章提到,兒童因生理機能尚未發育完全,應避免大量或長期飲用,嬰幼兒則不可飲用。

雞精或滴雞精怎麼喝最有效?最佳喝法、注意事項、保存方式



雞精和滴雞精經常主打滋補身體、顧元氣,但是除了上述提到的族群不建議喝之外,若搞錯喝法與注意事項,也可能養身不成更傷身。

1.雞精、滴雞精什麼時間喝才好?



喝雞精的時間可以選擇空腹時飲用,吸收效果最好,比如早餐前、或傍晚吃晚餐前,都可以當作飲用的時機。早安健康營養師林宸安表示,一般狀況下,空腹喝的時候營養素的吸收效果會比較快。

2.雞精、滴雞精飲用量



無論是雞精、滴雞精或即飲雞湯,都要酌量攝取,比如一天不應超過2包(150cc以下)。農委會農業知識入口網文章提到,有些滴雞精蛋白質含量高,每100公克就含量7克以上,等於是吃肉一樣,因此務必要適量飲用。衛福部國健署建議成年人蛋白質每日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1.1克」。

另外,雞精、滴雞精不適合當作「主食」,只是另外搭配的營養補充品。國泰綜合醫院衛教刊物《營養通訊》中的文章提到,身體虛弱、食慾不振、或有額外營養需求的人,可以喝1至2份雞精,但是畢竟營養素仍不完整,建議可以用雞精來蒸蛋、或加入稀飯一起吃,也可以飯前先喝些雞精來提振精神,重點在於能夠吃下更多營養食物、維持營養均衡。

3.雞精、滴雞精保存方式



市售雞精通常是以常溫保存販售,至於滴雞精則常溫包裝、冷凍包裝都有。事實上傳統雞精、滴雞精,經過高溫高壓滅菌之後都可以常溫保存,但因為口感可能多少受到影響,所以有些滴雞精產品的保存方式會是冷凍保存。食藥署提醒,滴雞精產品放冷凍庫不代表可以保存非常久、過期也沒差,因為除了滴雞精風味逐漸流失,考量食品安全,也建議在保存期限前盡快喝完。

雞精、滴雞精推薦怎麼選?買雞精或滴雞精前一定要看



雞精、滴雞精市面上品牌和種類琳瑯滿目,統整衛福部資訊與專家建議,以下整理給大家幾個購買雞精、滴雞精要注意的原則。

雞精、滴雞精挑選1:原料與生產環節,安全檢驗



有些雞精或滴雞精品牌會標榜選用的雞隻品種、雞隻飼養環境,可能讓製作出的雞精與滴雞精產品含有更高含量的營養成分,但最重要的還是挑選有安全檢驗的的品牌產品。比如防檢局屠宰衛生合格證明、CAS、無藥物殘留等食材品質檢驗,確保產品安全。

雞精、滴雞精挑選

2:確認鈉與鉀含量、檢查標示與保存條件



買雞精、滴雞精時,成分含量以及要注意的保存條件很重要,要挑選可信任的品牌,成分越單純越好。台北醫學大學營養學院副院長謝榮鴻建議,購買雞精或滴雞精時不妨注意產品鈉含量,避免吃下太多鹽。

食藥署也提醒,購買雞精、滴雞精應詳讀產品說明,看看該產品不適合食用的族群有哪些,或者需要注意哪些保存條件等等。「像是有些產品強調低鈉,往往鉀含量偏高,不適合給腎臟病患者飲用。」

雞精、滴雞精挑選

3:若有添加中藥材成分應防範藥性衝突



喝雞精或滴雞精時也要注意,有些產品可能主打藥膳、會添加中藥材,滿足更多補身、進補的需求,農委會農業知識入口網刊登的文章提醒,若自己平常有定時服用的藥物,要小心與這些額外添加的中藥材有藥性衝突,保險起見建議相隔1小時後再喝。

雞精、滴雞精挑選

4:請店家製作滴雞精要注意環境衛生



此外,還有一種購買滴雞精的管道是委請肉品攤商或店家製作,食藥署建議多觀察食材保存環境、加熱器具是否乾淨衛生。

參考資料:
  1. 送長輩滴雞精,真能讓他們「補身體」嗎?
  2. 營養、便利的進補「雞」優股 雞肉輕鬆補
  3. 健脾補腎、去濕氣!張家蓓醫師教你煮蓮子薏仁雞湯
  4. 國泰綜合醫院營養通訊《108》雞精~真「滴」營養嗎?
  5. 《早安健康:吃補的技術》/2020年3-4月號
  6. Bioactivities of Chicken Essence - Li - 2012 -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 Wiley Online Library
  7. 喝雞精竟讓穩血壓功虧一簣?服用4類血壓藥也得注意低鈉鹽攝取
  8. 養好腎就不怕冷不疲倦!中醫師用電鍋自製滴雞精
  9. 喝對雞精補氣血又護肝!4類患者應謹慎食用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滴雞精vs雞精功效禁忌成分比較!雞精/滴雞精推薦怎麼選?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