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傳播的4個條件分別是:
- 確定病例無法找到感染來源。
- 本地感染個案數遠超過境外移入感染個案數。
- 出現持續性的傳播鏈(比如一傳十、十傳百)。
- 有廣泛發生的群聚事件。
衛福部長陳時中呼籲,希望民眾「要警覺、莫恐慌」;「勤洗手、少接觸」;「多開窗、勿對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出,第19例個案的接觸者的疫調現正進行中,並已鎖定特定對象,並表示,以現有資訊分析,一般民眾於社區中得到感染的風險很低,毋須提升防疫等級。
流行病專家:不應草率認定患者是「追不到源頭的」社區傳播
昨天台灣新增2名確診個案,目前累積至20例,其中第19例是61歲男性,職業為白牌計程車司機(沒有計程車牌,以喊價方式交易,通稱「白牌車」),2月3日因呼吸急促赴就醫,診斷為肺炎,後不幸於2月15日因肺炎合併敗血症過世。相關單位對個案的親密接觸者做疫情調查,發現死者的弟弟也確診,為第20例。
因為死亡患者是本土感染,也沒有與確診個案有密切接觸,因此民眾開始往「社區傳播」的方向懷疑,開始感到恐懼。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流行病學專家何美鄉今早在臉書上指出,第19例死亡個案是計程車司機,載過中港澳入境旅客,而「台灣認定中港澳入境者是帶有病原的高風險族群」,依此邏輯,何美鄉認為死亡個案接觸到高風險族群的機率很高。(指揮中心昨天(16)公布第19例曾載運多名訪台過春節的台商,其中有3位從中港澳返國,皆在家自主健康管理,且回台後皆曾因呼吸道感染症狀就醫,指揮中心目前正深入追蹤3名台商及該個案的所有密切接觸者。)
「他雖是本土病例,但我們不應草率認定他是追溯不到源頭的社區感染(傳播)。此時,若將有接觸感染源的病患,誤判為沒有接觸史的社區感染病例,將使我們以隔離高風險群組的防疫策略的執行面,失去了焦點。」
專家認為,過早認定社區傳播,將可能造成台灣被國際封鎖、「在國際上更動彈不得」!繼續看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