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死亡已連續37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的頭號殺手,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每5分鐘就有1人罹癌,二〇一八年有4.8萬人死於癌症。癌症的治療,包括台灣在內的全球醫界一起努力研發,從外科手術、化療、放療到標靶治療,使罹癌症患者死亡率大幅下降,讓癌症有機會成為慢性疾病。免疫療法是運用人體內在免疫系統攻擊腫瘤細胞。近來這個治癌方法的重大突破,為許多癌症病人延長生命,甚至可能有治癒的機會。腫瘤的免疫治療發現,始於19世紀末外科醫生William Coley於肉瘤部位注射死的細菌時,察覺導致腫瘤縮小,自此開啟免疫和腫瘤科學的連結。免疫系統與組織抗原系統及免疫突觸機制,區分自身抗原和非自身抗原,共同建構了複雜的免疫機轉。
免疫療法
讓癌症治療出現轉機
針對免疫反應錯綜複雜的調控機轉,在某些關鍵點以人體或實驗室製造的物質 (藥物)來改善、抑制/調控或恢復免疫系統功能,達到腫瘤治療之目的。簡介現有癌症免疫治療法的種類(但不限於這些):
❶單株抗體及不定腫瘤類型之廣譜標靶藥物治療
單株抗體為治療性抗體,是實驗室產生的一種免疫系統蛋白。它被設計為附著在癌細胞上的特定蛋白質上,標記細胞後,免疫系統可以發現並破壞這些細胞。另有一種單株抗體,通過釋放免疫系統的啟動可破壞癌細胞。如PD-1 / PD-L1和CTLA-4途徑,是免疫系統中控制癌症生長的重要關卡。許多癌症利用這些途徑逃避免疫系統,此途徑通常稱為免疫檢查點(Checkpoint)。免疫系統一旦能夠發現並應對癌症,就可以阻止或減緩癌症的發展。
❷非特異性免疫療法
利用細胞激素,增強人體抵抗癌症免疫反應的免疫治療方式,包括干擾素和白介素。干擾素有助於免疫系統抵抗癌症,並可能減慢癌細胞的生長。在實驗室製造的干擾素如干擾素α,是癌症治療中的最常用的干擾素類型,其副作用可能包括流感樣症狀,感染風險增加,皮疹和頭髮稀疏。白介素幫助免疫系統產生可破壞癌症的細胞。在實驗室中製造的白介素。它用於治療腎細胞癌和皮膚癌,包括黑色素瘤。
❸溶瘤病毒治療
使用基因修飾過的病毒,殺死癌細胞。將病毒注入腫瘤後,病毒進入癌細胞內並複製,結果造成腫瘤細胞破裂並死亡。細胞死亡時,釋放出抗原的特定物質。此抗原會觸發病人免疫系統,針對體內那些具有相同抗原的所有癌細胞,但病毒不會進入健康細胞。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於二〇一五年批准了首例用於治療黑色素瘤的溶瘤病毒療法。
❹T細胞療法
過繼細胞治療/免疫細胞療法,又可稱為T細胞輸入療法,自病人血液或腫瘤組織中,分離出可以辨識癌細胞的T細胞,在實驗室以細胞激素刺激增生、改造,大量擴增後再輸回病人體內,對抗癌細胞。
❺其他細胞類型的療法——
自然殺手細胞與巨噬細胞
除了T細胞,其他細胞亦可用於腫瘤治療標的或免疫療法。例如自然殺手細胞(NK):NK細胞浸潤在固態腫瘤和轉移腫瘤中,被發現與腫瘤治療預後相關,已在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治療中,顯示出臨床療效。另外還有巨噬細胞:巨噬細胞是位於組織內的免疫細胞,癌症初期他們可以辨識癌細胞並將其殲滅,並且能分泌促進發炎的激素,如介白素-12能幫助 T 細胞的生成與毒殺腫瘤細胞的能力,因此有消滅腫瘤的能力。
然而,隨著癌細胞在體內的時間愈久,可能漸漸發展出收買巨噬細胞的策略,使得巨噬細胞反而供給癌細胞生長、轉移所需的細胞激素與環境,腫瘤內巨噬細胞的存在可能預示不良預後。拮抗巨噬細胞亦用於治療腫瘤。
❻癌症疫苗
治療性質的疫苗類型,通過增強、刺激免疫反應,去對抗已存在的癌症希望能消滅它,包括:
- 完整腫瘤細胞疫苗:如GVAX疫苗,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用於胰臟癌、前列腺癌、乳癌治療。
- 腫瘤抗原疫苗:針對腫瘤相關抗原或腫瘤專一抗原製造的疫苗。
- 病毒為載體的疫苗:如Patvac疫苗治療前列腺癌,Imlygic(T-VEC)疫苗,Imlygic治療黑色素細胞瘤。
- 樹突細胞為基礎爲基礎的疫苗:如 sipuleucel-T,治療前列腺癌。
- BCG卡介苗芽孢桿菌:是一種用於治療膀胱癌的免疫療法,也正在進行其他類型的癌症治療研究。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