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沒精神,晚上睡不深?調養五臟精氣神,中醫食補照著做

39,732 收藏3

我們都知道生病要找醫師

,但是不少現代人卻處於一種「說不上來什麼病,但就是渾身不舒坦」的亞健康狀態。尤其入了秋冬,濕冷的天氣容易讓某些族群「白天沒精神,晚上睡不深」,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除了可以靠規律運動與正常作息外,食補應該往什麼方向著手呢?

人蔘百百種,怎麼挑才符合自身體質?

人蔘是華人最常與最喜歡使用的養生藥材,但許多人不明白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人蔘,其實人蔘根據品種可分為「人蔘」(或稱“亞洲蔘”)與「西洋蔘」,其中「人蔘」根據蒸製的過程不同,可再略分為「白蔘」與「紅蔘」。坊間普遍認為人蔘平和,「不論紅蔘白蔘,能補到氣的就是好蔘」,但是這說法不明究理,實則讓養生事倍功半。

首先,「人蔘性質平和」就是最常出現的誤解,中醫藥指導經典中的《神農本草經》告訴我們:「人蔘,氣味甘,微寒……」其實人蔘的本質偏涼,與我們印象中對人蔘「溫補」的期待大相逕庭。如果不經後續的炮製處理,無論白蔘或西洋蔘對於虛寒的體質是有負擔的。 

另一部中醫經典《黃帝內經·素問》提示著養生的關鍵在「陽氣」的養護,「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人體的陽氣就如同太陽系中的太陽,源源不絕地提供地球上各種形式的能源,使萬物可以生長運化,因此固護人體的「陽氣」,是中醫養生的關鍵。

紅蔘溫和進補,對於手腳冰冷、勞累者更合適

從上所述我們可以理解,我們以往用以溫補的人蔘或白蔘,在古典用法上並不是補氣,而是補陰(滋潤)為主。所以古典上中醫若要補陽氣,人蔘必須加入炮附子這類的補陽藥物才完整。《本草備要》中人參的性味是「甘苦、微涼……瀉火」,古代所說急救用的「獨參湯」其實只用在時間緊迫必須精簡的時候,而且必須是經過炮製的「紅蔘」才合適。而高麗紅參已經蒸製,性質偏溫,比較符合人體的陽氣為主導的運作模型。

針對現代人陽氣虛衰的體質,容易出現疲倦無力、睡眠不深、體弱煩躁,其實也是《神農本草經·人蔘》中所說的「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的作用,畢竟五臟精氣不足,就容易不安、惶恐。如果不是中醫師量身打造處方的話,紅蔘相較白蔘而言比較溫和,更適合這類虛寒體質。

 


人蔘選用複合式配方,才能有效進補

單一而中藥養生的另一盲點在於「孤味單用」,事實上任何藥材都有偏性,長期單用可能造成體質偏頗,所以「調和式人蔘」產品比較四平八穩。針對國人對紅蔘容易上火的疑慮,如搭配潤肺安神的百合,或養心益腎的蓮子,可以協助減少孤味單用的缺點,發揮最安全的效應,如同各自作戰的鋼鐵人或美國隊長,不如齊心協力的復仇者聯盟,養生講究「陰陽調和」,「調和式人蔘」產品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作者簡介:黃獻銘中醫師,《鍼還中醫診所》院長。「鍼」是針字最原本的寫法,黃院長行醫最大的願望是希望透過「鍼」灸治療讓患者的身體「還」原到最原初的狀態。曾任明悅中醫診所院長、台中榮民總醫院醫師、高雄市立中醫醫院醫師、嘉義基督教醫院醫師,醫師國考榜首,中醫西醫雙執照醫師。FB:中西醫師黃獻銘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標籤: 健康飲食 人參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