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咽癌比較少為人知,其實它與大名鼎鼎的口腔癌,以及口咽癌、喉癌都是「頭頸癌」的成員之一,知名棒球教練郭泰源先前正是因為下咽癌而開刀治療。國衛院癌症研究所口腔癌研究團隊副研究員張書銘表示,頭頸癌每年約有7900名個案例、奪走2900條生命,而且發生率有漸漸攀升的趨勢。喉癌及下咽癌雖然不在國人十大死亡癌症中,卻是耳鼻喉科常見的惡性腫瘤,依據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的衛教資訊,台灣每年大約有500人罹患喉癌,發病率占全身所有癌症的1~5%,好發於40~60歲,男性病患占大多數。
不管喝多少,每週喝酒一次下咽癌罹患風險增加19倍
除了抽菸、吃檳榔,喝酒也是頭頸癌的主要危險因子之一,根據研究,只要每週至少喝一次酒,不管喝多少,罹患頭頸癌風險都會比一般人高出1.6倍,其中口咽癌增加3.8倍、喉癌增加1.5倍、口腔癌增加1.15倍,增幅最大的是下咽癌,罹患機率增加19倍!
另一個重點是,酒精不僅增加罹癌風險,還會增加頭頸癌生長與轉移的風險,增加死亡率;據研究,有飲酒習慣的頭頸癌患者的死亡率比沒有飲酒的患者高1.5倍。國衛院的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以及美國癌症研究協會期刊(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
喝酒能力世界最差,50%台灣人無法處理酒精造成的一級致癌物
為何喝酒會對身體造成顯著的危害呢?張書銘說,關鍵在於酒精的代謝產物「乙醛」,乙醛是國際癌症研究中心認定的一級致癌物。他解釋,酒精進入體內會先由「乙醇去氫酶」代謝成乙醛,再由「乙醛去氫酶」代謝成醋酸、排出體外;若乙醛去氫酶基因產生變異或缺損,乙醛這個一級致癌物會累積在體內,破壞DNA。
乙醛去氫酶這麼重要,偏偏很不幸的,約50%台灣人的乙醛去氫酶基因出現變異,變異率高居全球第一名。乙醛去氫酶出現變異的話,喝酒習慣導致的頭頸癌罹患風險就不只提升1.6倍了,而是3倍!
乙醛去氫酶基因產生變異或缺損的人在酒後會出現臉紅、心悸等症狀。因此,喝酒容易臉紅的人,可能是天生代謝酒精能力較差的人,受到酒精的危害比一般人來得大,盡量不要喝酒。
國衛院提醒:台灣人這習慣是下咽癌推手!遠離致癌因子,請繼續看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