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別人的責任攬到自己身上,做一些我們不想做的事
儘管小美的哥哥下班後會到醫院幫爸爸洗澡,讓自己可以回家休息幾個小時再來醫院照顧爸爸,但自己會因為放不下爸爸或者擔心哥哥一個人能否照顧得來,就會一拖再拖並且再三叮嚀,常常和哥哥一起幫爸爸洗澡完再匆匆趕回家休息,但哥哥覺得自己又不是第一次幫爸爸洗澡,其實不需要妹妹操心的。
◎替別人做他們能力範圍內可以做到的事以及必須做的事
在延緩長輩退化的照顧上其實是鼓勵自立照顧的,意思是如果是被照顧者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就盡量讓他自己做,例如:上廁所、吃飯、洗澡、刷牙、擦臉、梳頭……讓被照顧者還能做一些事情,不是完全的依賴照顧者,也是為了延緩身體功能的退化。
所以照顧者別什麼事情都不放心,都想要幫別人做好好的,有時可能會有反效果,別人也不一定領情的。如果長輩想自己吃飯,照顧者可別因為飯菜會灑得的到處都是,就乾脆自己餵食比較快也省得清理,久了長輩也會習慣被餵食,而造成手部肌肉退化。
◎不等對方請求協助,自己主動處理好對方的需求
例如:長輩的狀態是可以自己杵著拐杖去上廁所,我們可以在門外詢問有沒有哪裡需要幫忙,如果需要可以叫我。盡量不要把門打開的在旁監看(隱私問題),隨時的攙扶、遞上衛生紙,而這些是長輩可以自己來的,其實,在身體狀況允許之下,長輩不一定喜歡有人協助上廁所的。
有時幫忙,也須要經過他人同意的不是自己一昧的付出,而別人其實不需要,然後再責怪他人不領情或者沒有感謝。
◎會介入與自己不相干的事
在醫院照顧家人時,聽到隔壁床的討論會忍不住想給予建議;看到隔壁房間的燈沒有關會覺得:她們怎麼沒關燈呢。忍不住會去評論、參與或介入與自己無關的事情,看似熱心卻有點超出管轄的範圍管太多。
◎別人請我們幫忙時,我們做超過自己本份的事
台灣人的熱心助人是世界聞名的,但我們有時會忽略了這個幫忙是否超過自己的能力與專業,幫忙超過了自己的本份會讓自己過度承擔了別人的責任,這會過度消耗自己的能量,而別人也無法從中得到學習與成長。
例如:家人請你幫忙預約某醫師的門診,但這個月的診都滿了,你感到很焦慮,於是花了很多時間在處理掛號的事情,其實可以先回覆家人滿診的情況,再看看是否需要其他幫忙,而不是把別人的需要一肩扛起。
◎別人不需要幫忙時,我們硬要幫忙
千萬不要一廂情願的幫忙,如果不是別人請求幫忙,我們硬要幫忙,這個幫忙反而是自作多情,造成他人困擾的。例如女兒和媽媽說:不用再幫我準備早餐了,但媽媽還是怕女兒早餐吃得不夠豐盛、營養,依舊幫女兒繼續準備早餐,不顧女兒的意願與需要,硬是要幫忙,而這個幫忙是對關係沒有幫助。
◎我們單方面付出太多,彼此付出不均等
當你習慣付出,不習慣接受;容易付出,不容易接受他人的好意、小禮物、讚美……所以自然導致雙方的關係是不平衡,因為一方總是無止盡的付出,也會造成另一方的壓力,因為無法同等的回饋,就會想保持距離來減輕壓力,反而對彼此的關係沒有幫助。
◎忙著處理別人的感覺與問題,忽略了自己
注意力通常放在他人身上:「你怎麼穿那麼少、你感冒要去看醫生啊、他為什麼要這樣說話、他的工作最近不順心真讓人擔心……」很少聽到「我」開頭的句子來表達自己的感覺與需求,通常忙著照顧他人、幫別人解決問題,但其實最需要幫助的是自己,因為每個人只需要為自己負責,而不是為別人的事情去忙碌,而忽略了自己的事情與心情。
你有照顧過度的傾向嗎?付出愛的方式有很多,下一頁認識更多指標,照顧家人同時也別遺忘自己,對自己好、對家人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