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眼鏡,為何需要,如何選擇
今年4月17日我去《壹電視》接受採訪。一心出版社的蘇總編好意開車載我去。她看到我一下車就趕緊戴上太陽眼鏡,不禁好奇:「太陽眼鏡有這麼重要嗎?」。我回答:「當然」。所以她就說:「那教授能不能寫一篇文章?」。
其實,早在兩三年前我就想寫,也蒐集了很多這方面的資料。但是,由於沒有迫切性,就一直把計劃擱置一旁。現在,既然蘇總編要求,我當然就義不容辭。
來自太陽的光線可以分成《可見光》及《不可見光》。《可見光》是波長在380 納米到740 納米之間的光線。這些光線全部混在一起時,是白色的(就是白天時的亮光),但我們可以用三棱鏡將此白光分解成(由長波到短波)紅、橙、黃、綠、青(cyan)、藍(blue)、紫,7種顏色。(附註:台灣的教科書將光的顏色分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但是這樣,「藍光(cyan)」就不是「藍光(blue)」了)
至於《不可見光》,指的就是波長低於380 納米或高於740 納米的光線,而會對我們眼睛造成傷害的,是波長在100納米到380納米之間的紫外線。
由於我們不可以拿人來做傷害眼睛的實驗,所以,這方面的研究通常是用老鼠做的,而其結果的確證明,高強度的可見光是會導致視網膜病變。因此,我們可以推理,高強度的可見光也會損傷我們人類的視網膜,例如,它可能會造成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可見光裡的藍光攜帶最多的能量,因此對眼睛(視網膜)的傷害也最大。所以,戴太陽眼鏡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削弱可見光的強度(尤其是藍光),從而避免視網膜受損。
至於紫外線,有很多網路文章,包括一些來自眼科機構的,說它會造成黃斑病變,但事實上紫外線的穿透力很弱,根本就無法抵達視網膜(因此《不可見》),所以也就沒有可能會造成黃斑病變。雖然有老鼠研究說,紫外線會誘發自由基形成,進而導致黃斑病變,但是,目前仍沒有確切證據顯示紫外線會造成人的黃斑病變。(請看文末參考資料1)
下一頁看懂太陽眼鏡為何需要?太陽眼鏡鏡片的顏色越深,就越能阻擋紫外線?請這樣選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