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捨不得丟?囤積的物品,反映了心裡的「不滿足」

44,190 收藏0
【早安健康/愛長照 心靈輔導老師 王漪】

囤積的物品,反映了你的心靈地圖-中年之後,探索自己的「不滿足」



我們從小到大被環境或周遭的人灌輸的一些概念,會成為我們性格的一部分,成為一種信念。當我們成年後,有能力擁有一個自己可以隨意佈置的居所時,這些信念就會以具象的方式呈現在自己的家屋裡面。

大約從十二三歲開始,我就染上了買書癖,尤其是入社會工作之後,有了經濟自主能力,每週若是不去誠品書店拎幾本書回來,日子好像很難過似的。

通常,我買的書內容都比較理性,平和,這麼多年來只有一本書,光看書名就很讓我感到很驚悚,那是在公元兩千年出版的《家屋,自我的一面鏡子》。這本書名會嚇我一跳的原因是:我想到我的居所……天哪!如果它是我的一面鏡子,那……我的問題可就大了!

我要怎樣來描述我的家屋呢?最簡單且直接的說法是:「它幾乎從來沒有整齊過」、「在我的家裡,什麼都有,但是需要用到的時候,我散盡家財買來的東西卻一個都找不到」。

我常常這樣自嘲:「我的家裡充滿了昂貴的垃圾。」說它們是垃圾,不是它們本身沒有價值,而是缺乏秩序的儲藏方式,造成永無止境的「找不到」,擁有或不擁有變得無差別,而我因為懶得找,就立馬會去再買一個同樣的東西。

若干時日之後,就會發現自己有七把剪刀,好幾本同樣的書,不適用的包包,或是一個幾乎不開伙煮飯的人,竟然有十包以上的白米……

在《家屋,自我的一面鏡子》書中反覆提到的一件事,就是:我們從小到大被環境或周遭的人灌輸的一些概念,會成為我們性格的一部分,成為一種信念。當我們成年後,有能力擁有一個自己可以隨意佈置的居所時,這些信念就會以具象的方式呈現在自己的家屋裡面。下面我可以舉幾個自己的例子,跟大家分享。

就說買書吧,我為何要無止境的買滿坑滿谷的書呢?因為我有「知識焦慮症」。

我小時候住在屏東,那裡升學率跟都會區有落差,很多望子(女)成龍成鳳的父母,大約在孩子小學畢業之後,就會送他們到大都市去唸中學了,野心大一點的直接到台北,距離最近的也會去高雄吧,我家當時沒有那麼多錢供應我去外地唸中學,必須留在屏東,但父母仍希望我可以考上公立大學。

因此,我最常聽到的是:「你要格外的努力讀書,才有本錢跟人家拼啊。」彷彿書本關係到我整個的前途命運,擁有它,吞下它們,就多了一層保障。


(圖片來源:photoAC)

捨不得送人,更不捨得丟棄,就這樣…囤積著。「我看見家屋,怎樣成為我的鏡子。」檢視看看下一頁歸納的三個重點,你也是嗎?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標籤: 居家 整理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