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濕氣重?中醫學博士教你:吃飯也能健脾益臟!

359,980 收藏3
【早安健康/李宇銘(香港註冊中醫師)】脾和胃分別管什麼?有不少科學研究說明腸胃的消化能力跟情緒有關,每個人都有這種親身體會,例如壓力大、緊張、悲傷的時候,就會沒胃口,食而無味,甚至胃部不適想吐腹瀉。飲食的消化與吸收能力,跟人的思想、情緒、性格有密切關係。這裡首先從傳統中醫學的脾胃理論說起。

很多人都知道,脾胃主管人的消化吸收,更仔細區分,胃是負責消化食物的地方,傳統術語叫作「腐熟水榖」,當食物消化之後,在胃裡頭就產生人的氣血津液,之後就會收藏在脾臟,而在收藏充足之後,亦會散佈給其他臟腑和上下周身去使用。

傳統中醫不講「吸收」,而叫脾氣「散精」、「輸布」,中醫更為著重氣血津液是否流通,只要能夠通行到各個地方,就自然會被吸收、利用。因此,所謂「吸收」,端看養分輸送到哪裡去,為哪裡所用,能夠用上,那就是吸收得到了。

脾胃有如工廠裡面「生產與加工」和「收藏與輸送」的兩大工作,其中脾就像倉庫那樣,主管收藏和輸出。從這個角度看,如果一個人的胃腑正常,能夠消化食物,但是如果脾臟功能不好,他還是能夠正常的飲食消化食物,可是消化食物之後所產生的精氣,即就未必能夠「收藏」在脾,也未必能夠「輸送」到周身使用,那從現代的話來說,就是「能夠消化而不能吸收」。所以中醫上的獨特理論認為,人的消化吸收不單是要看胃腸,更要看脾和五臟的功能如何。

脾胃在人身體的中部,胃消化食物之後產生的氣血津液,必然首先藏在脾,因此也可以說,所有食物消化之後所產生的氣血,都是首先可以「補脾」的。如果該食物所產生的精氣,其特性趨於上行或者下行,那就除了補脾之外,可能同時補心肺、補肝腎。

「脾虛」是什麼?



既然脾是人體氣血津液的「收藏與散佈」的倉庫,「脾虛」也自然分為兩大類問題:脾虛可以指脾自身的氣血津液收藏不足,也可以指脾給其他地方的氣血津液散佈不足。實際上,前者是真正的脾虛,而後者按理論應當稱為脾氣不通,只是現代中醫也習慣把後者的情況,也可以是脾虛的一類。

下一頁繼續看:中醫師有推薦的藥材嗎?健脾和胃、健脾益氣、疏肝健脾…這些常聽到的功效哪裡不一樣?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