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S骨灰採樹葬回歸自然!環保葬「不進塔不立碑」申請程序、長眠地點一次看

1,269,166 收藏3
編按:大S徐熙媛赴日本旅遊,不幸因流感併發肺炎逝世並在當地火化,骨灰在家人的護送下回到台灣暫置家中,小S徐熙娣這幾日透過經紀人發出聲明,大S一向處事低調,不會幫姐姐辦告別式,而過往聚餐時都會聊到生死話題,記得大S曾表示「如果有天走了,想要環保樹葬」,因此等申請通過就會將親愛姊姊的骨灰回歸自然,目前骨灰暫放於溫暖的家中。而昨天(8日)是大S的頭七,也是與具俊曄的結婚紀念日,具俊曄一早發文「我永遠愛妳」,短短文字道盡思念。

近年越來越多民眾認同樹葬等環保自然葬,到底樹葬和一般傳統殯葬差在哪?又還有哪些環保自然葬能選擇?

基於人口膨脹,環保需求,政府鼓勵採用樹葬、花葬、海葬、植存等環保葬,名人也紛紛以身示範,如資深瓊瑤劇演員李麗鳳以樹葬歸塵;藝人黃鴻升以花葬長眠於陽明山。環保葬不設立墓碑、不記亡者姓名,用思念來緬懷心愛的人。目前各縣市推廣環保葬都有一定補助,有些縣市不但費用政府全出,甚至還有一筆「鼓勵金」,本文將告訴您各種環保葬差別與申請流程。

樹葬最多、花葬次之⋯⋯民眾選擇「環保葬」人數提高



內政部自民國90年起開始推動環保自然葬,根據統計,95年有200多件,到了105年有6774件,近10年成長約20倍,顯示確實有愈來愈多民眾認同環保自然葬。殯葬管理處分析,民眾考量後代子孫漸少,盼減少繁複祭祀,才考量選擇參加環保葬。

根據 台北市殯葬管理處發布的新聞稿指出,截至108年11月底,選擇環保葬的台北市民有4620人,比107年增加362人,其中,選擇樹葬的人數最多,而花葬的成長比例比去年高出10.7%,意味著民眾對環保葬漸漸為民眾所接受。

資深藝人譚艾珍參觀詠愛園樹葬區後,也認同環保葬不僅可讓環境永續,也是一種讓心境、靈魂更加開闊的選擇,她也發願:「如果有一天,我人生畢業了,請幫我選擇花葬或樹葬,盡我一點點的力量,回饋大地!」

認識環保葬:死後不立碑、不造墳



「環保葬是什麼?跟以往葬禮有什麼不同?」這是許多民眾心中的疑問,其實環保葬在火化遺體前的處置與傳統葬禮無二致,真正的差別是遺骨的存放方式:不做永久留存的設施,也不放進靈骨塔。也就是說,在人死亡後不立碑、不造墳,可以採用樹葬、灑葬、海葬、花葬、植存等方式安置遺體。

與台灣推行的環保葬有異曲同工之妙,近年來,日本銀髮族出自現實考量,也發展出「歸零死(ゼロ死/Zeroshi)」觀念。零死指的是「零葬禮」「零墓地」「零骨灰」,遺體直接送到火葬場火化,骨灰不進靈骨塔,而是選擇帶回家中供奉,或是將骨灰撒入海中、撒入山中,或者裝入特殊容器內再埋到土裡,骨灰可成為植物的養分,化作春泥更護花,人生最後的終點,期許一切都回歸於零。

  • 樹葬、花葬:公墓內的土埋方法,將骨灰埋入穴中,再種植花苗或樹苗於上,或於樹木根部週圍埋藏骨灰。
  • 灑葬:同樣是公墓內,以拋灑或埋藏骨灰的方式,不立墓碑、不設墳、不記亡者姓名,讓骨灰歸為土地的一部分,永續循環於世上。
  • 植存:在政府劃定的特定綠化地點拋灑或埋葬骨灰,與灑葬的差異在地點的差別(公墓外),植存需在公墓外的政府指定地點,如新北市金山環保生命園區等地。
  • 海葬:火化後將骨灰研磨成細粉,再將處理過的骨灰裝到無毒易分解容器中,拋撒於政府劃定的海域。


環保葬的好處、要如何祭拜?



環保葬不需要墓地也不造碑,土地持續循環利用,火化後的骨灰直接置入植存穴中,對環境來說是更友善。除了不為後代環境留下負擔,更重要的,也是一種亡者對於家人的體貼。然而,選擇環保葬後,要如何追思祭拜?花葬與樹葬園區多半禁止點香、燒紙錢,部分人會在清明節聚會望著海邊遙祭親人、對著花朵樹木緬懷過世的親友,或依照不同信仰方式追思。

結合科技,內政部「全國殯葬資訊網」提供線上追思功能,部分縣市政府(臺北市、臺南市、高雄市、宜蘭縣以及金門縣)架設「生命紀念網」,讓民眾能夠打破時空的藩籬,隨時隨地追思祭拜祖先,解決以往一年僅一次的祭祖儀式。

環保葬花費多少?各縣市環保自然葬園區使用價格!下一頁了解環保葬申請辦法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