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口腔癌:口腔白斑、小白點,會病變成口腔癌嗎?
口腔癌絕大部分是由上下唇、頰黏膜、硬顎、舌前2/3等部位的黏膜表皮細胞惡化後形成的惡性腫瘤,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口腔癌臨床表現的症狀多樣,包括白斑、紅斑、腫塊、潰瘍等,不過症狀的共同特徵是「長期無法自行癒合」,且範圍持續擴大。初期病變不一定會伴隨疼痛或出血,因此患者常輕忽,導致病情耽誤。
以堀智榮美的狀況來說,當她發現舌下出現類似口內炎的白點膿包,一度以為是服用藥物的副作用,就醫吃了消炎藥後症狀始終未好轉,甚至連說話、吃飯都會痛,其實這就是應該特別警覺的「口腔白斑」!若白斑、嘴破等口腔黏膜病變遲遲不處理,就要當心演變成口腔癌。
耳鼻喉科醫師溫惟昇在專欄文章中指出,口腔白斑屬於口腔癌前病變的一種,癌化的機率約10%~20%,而另一種紅斑更可高達60%,口腔黏膜病變的程度由輕度、中度到重度異生,最後才會形成口腔癌。雖然每個人的情況不同,若在發現口腔白斑後妥善地治療,絕大多數可以避免口腔癌的發生。
另外,黏膜下纖維化也是一種癌前病變,常會伴隨著張口困難(嘴巴打不開);如果口腔裡有潰瘍,嘴破超過兩個星期一直不會好,也要特別小心,建議發現白斑或其他遲遲未癒的病變,應規則追蹤或加以處理。
台灣口腔癌以頰黏膜癌及舌癌佔大多數,發生原因與「香檳酒」息息相關,也就是與吸菸、嚼檳榔與飲酒的習慣有關,約9成口腔癌患者都有吃檳榔的習慣,其中男性罹患率是女性10倍以上。台灣癌症基金會在網站衛教資料中建議民眾,可以利用每天刷牙的時間,自我檢查口腔,除了用眼睛觀察外,也可用手觸摸。
- 口腔黏膜顏色改變:如變白、紅、褐或黑,且無法抹除。
- 潰瘍:超過二周以上而未癒合的口腔黏膜潰瘍,就應作活體組織切片檢查。
- 硬塊:口內或頸部不明原因之腫塊。
守護自己和身邊家人的健康,更多防癌保命之道,下一頁務必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