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知名作家瓊瑤於家中辭世,如她最後留書所言,翩然揮別人世,開啟另一段旅程。瓊瑤生前曾交代身後事從簡,不做七燒紙、不發訃文、不公祭,希望採花葬方式歸於塵土,她的家屬昨透過她的社群平台發聲指出,將依照瓊瑤曾經的叮嚀與遺書上的囑咐,告別式不設公祭,也不舉行任何媒體會或紀念活動。據悉家祭將於下週舉行,週三上午9點火化、隨後花葬陽明山,與老公平鑫濤在花瓣翩飛中詩意長眠。
隨著時代變遷,人們慎終追遠的觀念改變,加上政府鼓勵採用樹葬、花葬等環保葬,不設立墓碑、不記亡者姓名,而是用思念緬懷心愛的人,根據台北市政府曾發布的統計,參加環保自然葬的人數漸增,殯葬管理處也分析,環保意識抬頭,後代子孫漸少、盼減少繁複祭祀的觀念,讓愈來愈多民眾認同環保自然葬。近年來,日本銀髮族出自現實考量,也發展出「歸零死」觀念,意即零葬禮、零墓地、零骨灰,火化後骨灰不進靈骨塔,而是帶回家中供奉,或選擇山葬、樹葬、海葬,骨灰化作春泥更護花,人生最後終點,一切回歸於零。
隨著時代變遷,人們慎終追遠的觀念改變,加上政府鼓勵採用樹葬、花葬等環保葬,不設立墓碑、不記亡者姓名,而是用思念緬懷心愛的人,根據台北市政府曾發布的統計,參加環保自然葬的人數漸增,殯葬管理處也分析,環保意識抬頭,後代子孫漸少、盼減少繁複祭祀的觀念,讓愈來愈多民眾認同環保自然葬。近年來,日本銀髮族出自現實考量,也發展出「歸零死」觀念,意即零葬禮、零墓地、零骨灰,火化後骨灰不進靈骨塔,而是帶回家中供奉,或選擇山葬、樹葬、海葬,骨灰化作春泥更護花,人生最後終點,一切回歸於零。
你想過自己的身後事該怎麼辦嗎?
台灣社會普遍避諱談論死亡,就連死亡一詞都有相當多的同義詞,如「過世」、「往生」、「作古」、「升天」、「駕鶴歸西」、「登鬼錄」等說法借代死亡,因此也更少人會在生前就想到如何規劃自己的身後事。 (編輯推薦:人走後,你希望怎麼被記住?新加坡長者打破禁忌,參與設計「有故事的骨灰罈」)
過去常見的傳統葬禮不外乎土葬以及火葬。然而,「火化遺體」後再以土葬或是靈骨塔的的方式安置遺骨,對台灣這個小島來說,依然會耗盡太多土地資源。就土葬而言,一般常見的墳墓小則3-4坪,豪門家族動輒購地上百坪也很常見。目前法規已規定不得超過8平方公尺,以長遠眼光來看,即使是土葬或是增建靈骨塔都不是好辦法,因為會造成太大的土地負擔,因此近年來政府也逐步推廣環保葬。 (編輯推薦:拿過世父親70萬存款為他辦後事、買塔位,竟然被弟弟告侵占遺產!)
環保葬成為趨勢,10年來成長20倍!
環保葬是近年來才興起的概念,英國早在1993年就推動環保自然葬,是最早推動的國家,後續環保葬的概念又慢慢推行至美國、北歐、日本、紐澳等國家。日本在2008年時,火化率就達到99.85%,為世界第一,同年瑞典及丹麥火化率皆達75%以上,英國為72.45%,紐西蘭70%,澳洲則為65%。而各國因民情不同,環保葬盛行的方式也不同,例如日本靠海因此不少民眾採用海葬,而丹麥、瑞典、挪威三國除了紀念花園之外,也設置海岸墓園,供民眾提供多元選擇。
就內政部資料顯示,國人到104年底為止全國火化率已達95.65%,可見經過長年推廣,「火化遺體」這概念已逐漸為大眾所接受。2015年推動環保自然葬計9,136件,為94年之20倍,其中又以樹葬居多,顯示獲得愈來愈多民眾認同環保葬的概念。
環保葬是什麼?沒有墓地、不用墓碑,還能祭祀、遵循傳統禮俗嗎?你疑惑的問題,下一頁都有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