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連假超攻略:農曆國曆幾號?習俗由來、祭祖禁忌與吃潤餅意義

1,945,982 收藏18
清明將至,清明掃墓很多家族會全家總動員,但慎終追遠禁忌可不少,民俗專家說,清明到祖墳、靈骨塔掃墓祭拜,有幾個重點注意,像是禁忌的水果、別拍照、別買鞋、祭祖後不要馬上回家,連回家後放鞋子的方向也有眉角!民俗說法口耳相傳,來看看老祖宗留下的禁忌有哪些,3種人不宜掃墓?避免招煞,把厄運都帶回家。

清明節不只掃墓,還有其他相關習俗,盪鞦韆竟然也是節日的趣味活動。當然,假期不能缺的就是美食相伴,最應景的潤餅是從寒食節來的?南北口味原來是這樣,還有你知道皮軟餡滿的潤餅熱量多少嗎?營養師建議這樣吃才健康!內文直接整理注意事項提醒民眾。



清明節農曆國曆通常是幾號?2024清明連假放幾天?為什麼有補班、補假?



2024年的清明連續假期,即將在4月初展開(4/4~4/7),其中清明節日期落在4月5日。其實,清明節的日期並不固定,因為它不算是節日,而是定在二十四節氣中春分後的第15天,但通常都落在國曆4月4日、5日或6日。


清明節與同樣在4月的兒童節都是國定假日,但清明節的日期不固定,若與兒童節重疊,該怎麼放假與補假呢?根據2015年內政部修改「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第5-1條規定:「紀念日及節日之放假日逢例假日應予補假。例假日為星期六者於前一個上班日補假,為星期日者於次一個上班日補假。」

不過,今年的兒童節與清明節日期,落在4/4~4/5,正好是星期四與星期五,直接與接下來的週末相連形成4天連假,因此也沒有彈性放假、調整補班喔。

清明節的由來文化(一)二十四節氣與農曆天文上的意義



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列為華人社會四大節日,清明亦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約在農曆三月份。節氣與農耕、民生相關,是跟著氣候時序連結,而清明時間則在冬至過後的第105天,此時天氣轉暖、偶雨,花草長芽,大地逐漸恢復生機,景色清明,故以此節氣為名。

作為節日的清明與寒食節相近,涵蓋了具文化性的活動習俗,包含掃墓、踏青等。根據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新聞學系主任仲富蘭教授表示,歷史上自西周時就有祭拜祖先之習俗,古人掃墓又是在禁火生食的寒食節之際,但有些地區生食長達一個月,對民眾健康無益處,故生食習俗逐漸式微,保留祭祀掃墓的活動。

清明節的由來文化(二)楚漢相爭的歷史傳說故事



清明節除了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與清明節相關的歷史傳說故事也不少,其中一個就與掃墓有關。這個故事背景始於秦末劉邦、項羽爭天下時期,劉邦取得勝利榮光回鄉之後,即至祖墳祭拜,但長年的戰爭,家鄉失去活力,又無人整理,墓園早就一片荒涼、雜草蔓延。

劉邦尋找雙親葬身之墓卻毫無收穫,內心湧起悲哀之時,恰巧開始吹起陣風,劉邦立刻找出一張紙撕成碎片,邊讓碎紙隨風撒出,邊向上天祈禱盼爹娘以紙屑指引。當紙屑落在一座墳上且文風不動,劉邦認出那是家人之墓,當下除了重新翻修之外,日後每一年劉邦都會在清明時前往祭拜。

連假在走文化也要有!8個長這麼大你我也可能不知道的清明節習俗活動



如同春節圍爐、端午吃粽子,清明也有自己的活動習俗,不僅包含大眾知悉的敬拜祖先、掃墓、吃潤餅等,連盪鞦韆、放風箏都是清明節的相關活動,有些甚至你可能今天才第一次聽到呢!

清明節習俗1:掛紙



掛紙,又做壓紙,為客家話掃墓的另稱,原意是形容紙張懸掛在墳墓上的動作。

道教嗣漢第65代天師張意將表示,掛紙之前需先以工具拔除墳墓周圍的雜草,再用石子或磚塊壓著墓紙於墳上,據淡江大學未來所助理教授彭莉惠的說法,此用意一來是向祖先表示子孫有回來敬拜祈求祖先保佑,二來是告誡外人或有心人士此墓是有子孫維護的。

清明節習俗2:培墓



《煩惱的時候就求神吧!》一書提到,古人相信祖先的墓地風水,會影響到子孫的運勢,因此會在掃墓時清理先人墓地。除了清理雜草以外,新北市清明服務網也提到,如果祖先墓碑上的字已變得模糊,要用銀硃重描,修整完再擺放祭品,燒香敬拜。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副教授林茂賢則指出,培墓還需要準備牲禮、祭品等至墓前敬拜。

而現代人雖然還是有清明掃墓的安排,但形式跟流程基本上已化繁為簡,通常帶上鮮花、水果敬拜;此外且清明放假原是政府予民眾統一的方便性,即使不在清明節祭拜祖先,也可以擇日再行,但還是要遵守一些原則,根據日邦生命禮儀事業的提醒:

  • 按農民曆「忌」、「宜」之說明,只要是是農民曆上註記「祭祀」日子,都可以去掃墓,另外也可以再挑好時辰,當日有沖煞者,可以帶個平安符或清淨物品保平安。

  • 時辰挑選的原則建議是當日上午9點後至下午5點前去墓園掃墓祭拜,於時間內完成離開,超過5點則屬陰,且墓園是陰晦之地,不宜久留。

清明節習俗3:踏青



清明時節氣候舒爽,郊外生氣盎然,是很適合出遊的日子,又由於古人平時耕種、地緣使親友相聚不易,難得家族共同相聚祭拜祖先,結束後便相約踏青郊遊。

另外,古時候的婦女被規定不能隨意出遊,所以在這一天,也會趁機會穿上新鞋到郊外踩地,親近大自然。

清明節習俗4:盪鞦韆



在《問吧!你不了解的100個國學常識書》中提到,盪鞦韆起源於春秋,後來幾經發展,從單一條繩子逐漸演變成兩條繩索綁踏板的設計,到了唐代時已是寒食節與清明節的重要活動之一。

從事殯葬業、旅行業者的郭憲鴻表示,盪鞦韆對古人來說可以趕走身上的病痛,盪得越高代表日子過得越順利;此外也有中醫觀點認為,盪鞦韆其實可以伸展平時少動到的腰部,並對神經、心血管、呼吸有益。 

清明節習俗5:拔河



清明節另一項習俗就是「拔河」,又稱為牽鉤。拔河原是在軍隊流行的活動,根據歷史記載,唐中宗曾於某年清明舉行拔河比賽,後傳至民間,這項活動可以幫助身體健壯,同時也帶有向天祈求豐收的意思。

清明節習俗6:鬥雞



鬥雞同樣是到唐代更為流行的活動,尤其皇室最為熱衷。傳說中,唐玄宗更是精挑細選、下重本蓋雞坊、培養兒童訓練鬥雞,其中13歲的賈昌對於鬥雞挺有一套,深得唐玄宗喜愛,故有「生而不用識文事,鬥雞走馬勝讀書」一曲。

清明節習俗7:插柳



插柳枝、戴柳帽為清明習俗之一,可能跟清明至墓地祭祀祖先相關,因為墓園算是敏感之地,柳枝在清明時節已發芽生枝,又世俗認為柳有驅邪避凶的作用,故於掃墓完便會在路上攀折編柳帽或帶回家中插上門前。

另一說法跟晉文公和介之推的故事相關,相傳在介之推逝去後一年,晉文公再返綿山欲祭拜祂,卻發現當時介之推藏身的柳樹竟死而復生,晉文公忍不住折下柳枝、編戴於頭上,群臣見狀紛紛仿效,亦傳承於後世。

清明節習俗8:頒賜新火



根據薪傳文藝網站表示,由於寒食節有禁火之令,包含火種也必須捨棄,直到清明節再重新鑽木取火。

而新火又象徵著告別過去、新生之意,唐代歷屆皇帝很重視這天,甚至舉行儀式將新火賜給群臣表示看重。

清明節10大禁忌彙整!從掃墓到祭祖:這些文化規矩2023別再搞錯囉



清明節雖然是緬懷自己祖先和表示敬意,但仍有人神鬼之分的區別,且墓地在世俗觀念屬陰,有些事情沒有顧慮到而冒犯,可能會帶來不祥之事,這裡整理民俗專家的說法提醒您在掃墓之前該怎麼準備和該避開的禁忌。

一、清明祭拜的水果、鮮花禁忌



祭拜先祖、往生者要準備的供品,可不是隨手拿了家裡有的水果、喜歡的花朵就行!以下告訴您有4個禁忌別觸犯:

  • 香蕉、李子、梨子、鳳梨:蕉、李、梨、旺來,用台語唸起來像是「招你來旺」,被視為忌諱

  • 整串的水果如葡萄、荔枝、龍眼:民間習俗被認為是死整串的忌諱,象徵「一整串的不詳到來」

  • 空心的水果:如蓮霧,內心中空,被認為代表「無心祭拜」大不敬。

  • 帶刺的花朵:命理老師蔡上機表示,祭祖用的鮮花得避免帶刺的玫瑰、薔薇,因為它們的刺可以拿來擋煞,用在祭拜上會擋掉好運,但去刺後就可以供拜。

二、掃墓祭祖時不能照相、喧嘩打鬧:



掃墓祭祀祖宗,最好還是專心謹慎,若在墓地隨意照相、合影,可能引來不好的氣場,以民俗說法而言,陰陽不相和會損害運勢,尤其別讓別人家的祖先、牌位、墓碑等也入境,以免侵犯而犯了大忌。萬一一定需要拍照,例如墓碑要拍下來做他途,拍之前一定要先在墓碑前告知祖先。

相聚時間難免會大聊特聊,但未注意音量的話不僅不尊重祖先,也會影響其他掃墓的民眾。家長也需要留意孩子是否有不適合的行為,如果在墓地上打鬧該立即制止。

三、清明祭祖的言語禁忌



納骨塔祭祖,小心別碰到別人的塔位。當然,在掃墓祭祖的現場,絕對禁止嘻笑怒罵、大聲喧嘩、非議先人或隨處便溺,尤其千萬避免言語不禮貌或挑釁,民俗上容易被跟,被纏,中邪。

四、清明掃墓忌諱叫「全名」



民俗上指名道姓叫全名,被叫的人容易被跟,因此長輩往往會以小名、乳名替代。而在納骨塔大廳祭祖時,招呼先人則最好「稱謂加上姓名」,比較明確。

五、祭祖時忌穿的衣物



掃墓祭拜時,盡量選族低彩度、低明度服裝,切忌穿紅色衣等色彩鮮豔的衣褲,尤其是褲子。精神飽滿、整齊清潔最重要。

六、忌踩凸起的土堆、石塊、磚塊



掃墓是飲水思源的好習俗,尊重自己祖先,也要尊重他人祖先。有時雖然沒有碑,但可能是墓。以前嬰幼兒未取名就去世,可能會用磚塊,石塊代替墓碑,要小心不要亂踩、亂踢。還有踩人金爐、墓碑等都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

七、清明掃墓當天別買鞋



掃墓當天盡量不買鞋子,其實是取自鞋的諧音同「邪」,如果還是得買,民俗專家提醒,最好先用紅紙包鞋置放於門口,隔天燒掉紅紙後再穿。還有回到家後,鞋頭方向要轉向屋外,民俗說法稱鞋頭朝內會把邪氣帶進家。

八、掃墓結束後第一時間忌探訪朋友



掃墓結束後也有禁忌,因為墓區較陰有晦氣,習俗上要避免到別人家作客,以免把穢氣帶給別人。並且外人去參與別人家的掃墓也較忌諱,容易招致不必要的麻煩。

九、掃墓後先在外面吃完飯才回家,回家後要更衣沐浴



民間信仰認為,掃墓結束後不要直接回家,最好在外面吃個飯才回去,或是進家門前先到附近人多處洗淨水,將雙手清洗乾淨;回家後也要立刻換衣,並且倒入米酒、粗鹽清洗,俗稱「洗淨水」,且不要讓掃墓穿的衣服放過夜,擾亂家中好氣場。

十、建議別去掃墓的族群



  • 孕婦:因孕婦肚中有新生命,胎兒氣場較弱,墓地磁場可能會影響,習俗上認為孕期掃墓對胎兒不好,甚至可能流產,若不得已得前往掃墓,則會以紅布包住肚子保護胎兒。撇開習俗不說,墓地多在偏僻地方、或地形陡峻,來回也免不了舟車勞頓,為避免孕婦跌倒、嚇到、動到胎氣,孕期還是避免掃墓為佳。

  • 3歲以下孩童:嬰兒怕回家後哭鬧、高燒、夜哭,靈學上嬰兒元神尚弱怕受影響驚嚇,也有說法認為孩童具有「淨眼」,容易看到另一個世界的靈體,若對方有惡意,可能會對孩童有害,導致孩童高燒不退、生病等。

    以現代觀點而言,是因孩童需要大人照顧,且掃墓的地方容易遭到蚊蟲咬傷,同時清明節氣反覆無常,也是小朋友容易中暑或感冒的季節,能免則免。另外,小朋友可能行為、言語、動作不懂收斂,怕無意間得罪好兄弟,因此很多家長也會避免讓小孩子參加掃墓。

  • 重病、手術復原期:生病的人免疫力低、氣場虛弱,民俗角度認為可能招來惡靈侵入,建議不要去陰氣較重之處。姑且不論民間對於重病和術後元氣大傷、時運低落的說法,其實對大病初癒、剛結束手術的人而言,首要照顧免疫力低下、圓神氣虛的身體,還是建議避免前往掃墓。

還有一點很重要喔,殯葬達人郭憲鴻提醒民眾,供品不要再所有供品上插香,因為這代表著要請「好兄弟」享用,全部的供品都插一枝香,反而給不到自己的祖先!

清明節(寒食節)為什麼要吃潤餅和春捲?



臺師大臺灣語文學系陳龍廷教授表示,潤餅的臺語稱為「韌餅」。吃潤餅可能是從古時的寒食節流傳下來的習慣,因為不能生火,所以只能生吃進食,而寒食節相傳了一段感人的故事。

春秋戰國時,晉國公子重耳為了避驪姬之迫害,與支持自己的5名臣子流亡外地,一路顛沛流離,經常三餐不繼。某次虛弱挨餓的重耳忽然聞到肉湯香味,原來是隨行的賢士介之推,實在找不到充飢飽足的野味,就割了自己的大腿肉,煮熟了遞給重耳,救他一命。

過了19年,內亂終於平定,重耳返國即位為晉文公,並封賞功臣,不過卻唯獨忘了介之推(也有另一說為介之推淡泊名利、不願受禮)。未受封賞的介之推,就帶著老母親回到綿山隱居度日。

後有臣子提醒晉文公,在他飢餓之際,割肉救命的介之推卻無官位獎賞,晉文公一聽升起愧疚之心,竟然疏忽了介之推的恩情,就命人三番兩次前往、甚至自己親自上山拜訪,但介之推仍然不願見他。後來有個官臣提議,介之推是個孝順的人,也許以火燒山可以把母子二人逼下山來。

火是燒了,卻還是不見介之推與老母親人影。待火滅完之後,卻發現介之推與母親合抱一棵大樹被活活燒死,這一天正是清明的前一天。悲痛的晉文公為了悼念他,便訂定此時為寒食清明。這天全國人民不許生火,只能以生食進食。

潤餅和春捲有什麼差別:寒食節台灣南北大比拚!



傳統上潤餅已是華人在清明時的應景美食,有些人可能會問,那春捲呢?台灣因為地方性差異,稱呼上也會有些許不同。美食作家魚夫表示,潤有柔軟的意思,本質上,潤餅和春捲算是同一種食物,餅皮捲裹內餡,只是料理方法、大小不一樣,春捲需要下鍋油炸,因此體積較小。

許多平民美食在台灣南、北部,會有不同的作法與口味偏好,而就潤餅而言,常用的蔬菜大同小異,以豆芽菜、紅蘿蔔、韭菜等為主;主要在烹調、肉品和調味的差別。

陳龍廷教授則分析,在肉類與餡料方面,北部人烹調以清燙為主,肉類也多用紅槽肉搭配,再帶上少許花生粉,不多加糖;而南部潤餅較為紮實,且餡料會一道一道炒過,肉類選擇香腸或滷肉,並灑上滿滿的糖粉與花生粉。

除了潤餅春捲,清明節連假還有這些必吃經典食物



清明節除了軟嫩的潤餅,也還有其它我們都不陌生的必吃美食,像是草仔粿、紅龜粿等糕點,在祭拜時算是常見的供品。

草仔粿在客家人的說法為青糰子、艾粄,因為是由艾草、鼠麴草等青草汁液作成,所以外皮為特別的綠色,內餡通常包裹蘿蔔絲、油蔥酥、香菇蝦米等;聽說用草仔粿敬拜可以生財。

紅龜粿更是大家熟識的美食,因為有長壽的含意,所以很適用於各種場合。紅龜粿外皮會壓印龜甲的圖案,內餡多是甜食如紅豆、綠豆、花生等,很是討喜的糕點。

同場加映:潤餅多少熱量?如何在清明連假健康吃潤餅?營養師現身說法!



連假期間少不了美食相伴!可口的潤餅通常是以兩張潤餅皮捲成,再加入各種餡料,但營養師們表示,千萬要小心一份潤餅就有500大卡的熱量!

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表示,潤餅提供顧胃的高麗菜、豆芽菜和蘿蔔,算是爽口解膩的一道小吃,不過還得了解其他包餡的肥肉、蛋酥、糖粉等帶來的熱量,若是可以不灑花生粉,就可以減掉100大卡熱量。

內餡是潤餅的關鍵,大里仁愛醫院營養師王思予建議,如果可以自己備料,建議以瘦肉絲或雞胸肉絲、豆干取代高熱量的肉類,蛋酥以煎料理,灑無糖花生粉或香菜。

衛福部彰化醫院營養師周柏穎補充道,蔬菜類建議清燙或蒸煮烹調;至於選購方面,因擔心食品原料的添加物是否含有漂白劑,建議不要挑取太白的餅皮,花生因為可能有黃麴毒素的存在,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買整顆打碎後使用。

參考資料:
  1. 二十四節氣─清明(農委會)
  2. 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全國法規資料庫)
  3. 寒食節怎樣演變成清明節?(中國文化研究院)
  4. 新北市清明服務網
  5. 清明節習俗與意義(臺北市立圖書館兒童電子圖書館)
  6. 清明、穀雨(農委會)
  7. 故事源起 - 冬瓜禮儀
  8. 這些事都跟清明節有關?你不知道的清明節冷知識!【單程旅行社】
  9. 鞦韆發展的雛型與朝代(臺北市立圖書館兒童電子圖書館)
  10. 《中國節日叢書》清明
  11. 清明時節踏青、插柳習俗典故由來(臺北市立圖書館兒童電子圖書館)
  12. 清明節(寒食節)日期、祭祖掃墓習俗、禁忌、相關歷史故事和典故(薪傳文藝)
  13. 清明節就是要吃潤餅 小小潤餅學問大(台北旅遊網)
  14. 百變糯米 清明好時光(農委會食農教育資源平台)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清明節連假超攻略:農曆國曆幾號?習俗由來、祭祖禁忌與吃潤餅意義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