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邪侵致關節痛!除濕益肝腎按這穴道改善關節痛

13,503 收藏1
【早安健康/彰化基督教醫院 中醫部針灸科主任陳嘉允】

對症取穴,改善慢性膝關節痛



「陳醫師,我的膝蓋痛好幾年了,打止痛針、類固醇之後也是反覆發作,有醫師說如果再沒有改善可能就需要換人工關節,我想了解中醫有沒有方法可以改善這個問題?」

膝關節疼痛



膝關節疼痛是臨床常見的問題,運動傷害造成的急性扭拉傷多數可以在一定的時間內恢復,若沒有適當的休息或是治療,則容易反覆發生,造成膝關節慢性疼痛的問題。膝關節的構造十分複雜,由股骨、脛骨、腓骨、髕骨構成膝關節的主體,覆蓋在骨頭上的軟骨以及在骨頭之間以及周圍的滑液囊也為膝關節所承受的壓力提供良好的緩衝。最外側則有韌帶、肌肉與脂肪層包覆,提供膝關節活動的動力以及緩衝保護。

慢性膝關節疼痛的病人當中,膝關節退化佔了大部分

,藉由影像學上的變化可以協助診斷膝關節退化的分期,期數越後往往顯示軟骨磨損、滑液囊受損的程度越嚴重,而也因為這些緩衝系統無法發揮作用,使得關節附近的骨頭容易長骨刺、變形等問題,也因此有相對應的藥物、針劑注射、微創手術、關節置換等治療方式。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關節痛問題屬於痹症、風濕

,因為風、寒、濕、熱等邪氣侵犯關節而發生疼痛。風邪善行痛處轉移不定,寒邪凝滯經脈痛處固定,濕邪重濁則見腫痛。所以臨床上常見病人在不同的環境狀態下容易誘發膝關節疼痛,並有不同的疼痛型態。如有些人快下雨就開始發作疼痛。

而在關節疼痛後期則因身體與外邪相爭日久、正氣虛損而有氣虛或肝腎虧虛的問題。因此在急性發作期以袪除風寒濕熱等外邪為主,而在慢行緩解期則以補益肝腎,壯筋骨為主。

除了藥物的治療,針灸或是穴位按壓也是另外的一個選擇,如 陰陵泉具有去濕的功效, 八會穴、中筋會、陽陵泉,可改善肌肉緊繃, 三陰交、太溪、復溜則可補益肝腎氣、強壯筋骨, 足三里具有補氣的功能。




因為疼痛時容易誘發膝關節周圍的肌肉緊繃,加重疼痛以及不利於行走,也可以加強膝關節附近的穴位如 血海、梁丘、風市、伏兔、膝關、膝陽關等穴位具有放鬆肌肉、強化周邊肌肉協調的功能。整體來說,針灸對於緩解關節腫脹疼痛、加強周圍肌力、驅除外邪、補益正氣具有一定功效。

日常保健的部分,平日仍要有規律的運動,以維持膝關節周圍的肌力,但是像是上下樓梯等較容易造成膝蓋壓力的活動則要盡量避免。而使用護膝則可以有保護、穩定膝關節避免過度屈伸,如果是坐著休息的時候則可以於膝關節上熱敷,並進行抬腿運動,可促進膝關節周圍的血液循環,達到強壯周邊肌肉的功效。

本文由彰化基督教醫院授權刊載, 原文網址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