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跟痛不等於足跟痛!足踝專科名醫教你拯救腳跟痛- 第2頁

1,521,837 收藏1

位置只差一點,治療方式就大不同



「後跟痛」與「足跟痛」是不一樣的,足跟痛是指腳底痛,但是後跟痛的部位,則是在腳的後面。

「根據痛的位置不同進行診斷及治療!」這個醫療原則在面對「後跟痛」方面特別重要。例如跟腱炎及滑囊炎位置只差一點點,診斷就不同:

  • 跟腱炎:跟腱由於就在皮下,血液循環不佳,自我癒合能力差,盡量不用局部類固醇注射。治療多以伸展運動及標準物理治療(超音波、電療、熱療)為主,慢性病患於一般治療效果不佳時,可以考慮震波或血小板濃縮液注射。每年我們都會遇到幾位患者為了求快,在別的醫療院所局部注射類固醇,結果一兩年後跟腱斷裂需要進行重建手術。

  • 跟腱滑囊炎:局部注射治療效果良好,副作用較少,也不容易復發,這是因為它所在位置比較前方,離跟腱還有一點距離。但相對地,若是屬於跟腱炎相關症狀時,局部注射療法則會適得其反!

    因為跟腱承受了全身的體重,若在跟腱上面注射類固醇的話,雖然短期內疼痛不見了、局部發炎現象消除了,病人覺得問題被根治了,但事實上,因為跟腱發炎是屬於機械性摩擦或拉扯等過度使用症候群,所以局部注射只是暫時性地抑制發炎而已,一旦病人再次過度使用與運動的時候,就會出現更大的問題,可能導致跟腱退化甚至斷裂。

    所以除非確定是跟腱滑囊炎,否則局部注射多不適用於後跟痛。

  • 哈格蘭骨棘症候群:起因於跟腱與跟骨的摩擦,所以這類病人跟骨部份的骨頭會特別大,這是因為摩擦後產生增生,增生的腫瘤再經過不斷摩擦後再增生,如此惡性循環,導致跟骨後上方會特別大,一般休息即可改善。

    但若無法從生活形態上著手調整改變,摩擦現象勢必無法解除,也就不容易痊癒,萬一保守治療(一般醫師多採用口服藥與物理治療)三至六個月後依舊沒有效果,則可以考慮開刀切除。
總之,若要在跟腱上或跟腱與骨頭交界處,進行局部注射的話,理論上是不好的。若在某種情形下一定得這樣使用的話,則務必請患者在打完針後休息六週以上,千萬不能因為不感覺疼痛便掉以輕心,才能避免造成更大的傷害甚至跟腱斷裂。

每天拉拉後腳跟,強化跟腱肌力



現代人幾乎很少有赤腳的機會,鞋子後跟通常比較高一點,特別是女性,就算是平底鞋的後跟也有高度,甚至連睡覺的時候,腳也多是腳背往下,呈蹠屈的狀態,換句話說,現代人的跟腱幾乎長期處於攣縮的狀態。

為了強化支撐全身關鍵重量的跟腱肌力與健康,雖然赤腳機會不多,爬山機會也不多,還是可以利用零碎時間做一些拉筋的動作,以強化跟腱的承受力,比如:
  • 騎腳踏車:騎腳踏車的時候,跟腱會隨之伸直、彎曲,也有伸展的功能。
  • 每天起床後,上廁所或刷牙時,用前腳掌在浴室的門檻上站一會兒,讓後腳肌腱得到伸展。
  • 洗澡時,用手按摩腳丫子,拉一拉後腳跟腱。

腳底痛是骨刺?拉腳筋為何能改善腳底痛?下一頁醫師告訴您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