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白斑長怎樣?
由美國認證內科醫師 Elaine K. Luo 審訂的文章指出,口腔白斑(Leukoplakia)會發生在身體有黏膜組織的部位,特徵口腔中出現外觀異常的斑點,並包括以下特點:
- 顏色為白色或灰色
- 斑點表層較厚、較硬、較突出
- 表面也可能出現毛絨狀(口腔絨毛狀白斑)
- 少數案例會出現紅點
口腔白斑常見位置
口腔白斑可能出現的位置包括牙齦、臉頰內側、舌頭上方或下方甚至嘴唇,白斑大多不會疼痛、需要數周漸漸形成、長大。如果白斑出現紅點、變紅可能與癌症有關,建議盡快就醫診療。
為什麼會有口腔白斑?
口腔白斑症的原因不明,但目前認為可能與抽菸、嚼食菸草有關。此外,口腔內側因為誤咬而受傷,受到粗糙或不平整的牙齒摩擦,假牙不合、身體發炎、長期喝酒等都可能與口腔白斑行程有關。
另一方面,口腔絨毛狀白斑(Hairy leukoplakia)的主要致病原因則是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人類皰疹病毒第四型),這種病毒在感染後會永久留存在人體中,一般處於休眠狀態,但也可能隨時引起絨毛狀的白斑,較常見於感染HIV病毒、或其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如何判斷口腔白斑是不是口腔癌?
根據美國梅約診所(Mayo Clinic)資料,檢測口腔白斑是否與口腔癌有關的方法包括:
- 口腔刷拭與切片(oral brush biopsy):以刷子刮除病灶表面的部分細胞進行檢測,為非侵入式的檢查,但不一定能獲得確診結果。
- 切除性切片(Excisional biopsy):藉由外科手術切除白斑,對身體侵襲性較高,但通常能夠給予確定的診斷結果。
如果醫師藉由切除性切片移除了整個口腔白斑,而檢驗結果顯示癌症,通常就不需要進一步治療;但如果白斑過大,就可能需要再求診其他專科醫師進行治療。
如果口腔白斑為毛絨性,可能需要進行進一步檢查,以了解身體是否有潛藏的疾病導致免疫力下降。
口腔白斑治療方式
早期發現、治療的的小型口腔白斑通常治癒率高,但之後仍然需要定期追蹤,以確認口腔中是否有其他異常問題。一般的口腔白斑,只需減少對口腔造成刺激的來源(例如菸草與酒精)即可減少症狀。
如果治療效果不佳、或是口腔白斑與癌症有關,就可能需要利用雷射、冷凍或切除手術,移除並消滅癌細胞,並須定期追蹤以防日後復發。
口腔毛絨性白斑通常沒有其他症狀、不會導致癌症,也不需特別治療。不過醫師也可以能建議使用全身性的抗病毒藥物、或是外用藥物以壓制EB病毒;治療後也需要定期進行追蹤以防止復發。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