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納是把東西放在對的位置上。成功的收納,必須是你閉著眼睛都能知道某樣東西放哪裡,在哪個位置。我教導過的屋主們幾乎都學會這樣的聯想性收納法!因為,他們已經完全記得並且能快速連結物品的位置。
收好,不等於收納
一般傳統型爸媽整理的方式,就是看到哪裡有空位就放著,或是亂藏起來,最後就會發生「明明是自己收的,卻怎麼也想不起來、找不到」的窘境。原因是,他的收納和邏輯沒有同步,導致物品收了是收了,但根本跟自己的邏輯聯想沒有連在一起,導致怎麼想,都想不出來放哪。
收好,只是一個大概,大概在某一個地方,大概在那一區。但是收納不同,收納根據邏輯習慣和聯想,把物品放在正確合理的位置。所以想到某件物品,就能很確切地說出它正確位置和數量。
對最後的動作有意識
我們很常隨手把東西亂放,然後就再也找不到了。就像我老爸,可能是想去冰箱拿一杯飲料,然後一手拿著眼鏡,但當他拿出飲料,另一手就很自然地把眼鏡放進冰箱了。由於隨手亂放,也沒有邏輯,所以後來眼鏡怎麼找都找不到。很多人家裡的收納狀況也跟我老爸一樣!每次東西收好之後,很快又因為隨手亂放變亂了,而且最後發現時,老是出現在意想不到的地方。
對於這種狀況,我的回答是:對手上的東西、最後的動作有意識,並且「大聲」說出來。
舉個例子,我有個忙碌的客人,常常一心多用,導致分心、忘東忘西。忘了有沒有關瓦斯,忘了車停哪裡?我教她一個超簡單的方法,就是事情做到最後,大聲說出來,聽起來很蠢,但是超級有效。因為我們的思緒跳得太快,光用想的還不夠,有時甚至連「自己剛剛做了什麼?」都會忘記。但是大聲說出來這個舉動,會讓「思考」轉變成「聲音」來再次提醒我們。
所以,對於這位老是忘東忘西,物品隨手亂放的客人,我要他每當手上拿著東西時,就要很自然地說出「這鑰匙要放回玄關」。每當他出了車庫、關上鐵門,就會說:「我關好鐵門了!」這樣對每個動作的最後都有了意識,自然就不會再隨手亂放東西。而且當你對每一件事的結束都「大聲提醒」自己完成時,自然也不會再懷疑自己「到底有沒有做」了。
讓東西有「固定的家」
就像我們在處理電腦桌面的資料分配時,會很明確的把所屬功能分類出來,例如音樂的資料夾放歌曲,相片的資料夾放旅遊照,文件的資料夾放公司報告等等;每個資料夾功能不同,內容物也不一樣。當你需要文件時,你不可能會到相片的資料夾裡面找,而是直接到文件裡面就能找到。這是在操作電腦時,大家很習以為常的觀念和做法。
其實你的家也一樣!想像一下你的家是一個電腦桌面,每個房間是不同功能的資料夾,你希望在這個房間做什麼事,就賦予這房間像資料夾一樣的功能。相對的,所屬的物品很自然就能直接歸位、對應到正確的空間裡。
本文摘自《從家開始的美好人生整理》/廖心筠(日本JALO一級認證整理規劃師、台灣第一位收納教學專家)/PCuSER電腦人文化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