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度運動有助於預防改善心臟衰竭
日本琦玉醫科大學醫學部教授、醫療中心心臟復健科診療部長牧田茂表示,心臟衰竭是指由心肌梗塞、狹心症、瓣膜性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造成的心臟幫浦能力衰弱,可能會造成心悸、呼吸困難、喘氣、疲勞、失眠、全身水腫等問題。
而且就算住院治療,也不能就此高枕無憂,因為心臟衰竭患者往往會因為心臟、血管衰弱,造成體力降低,如果不小心感冒等,又會讓心臟功能再次惡化。牧田茂強調,約有30%以上的患者在出院1年內惡化、再次住院。而過去醫界認為心臟衰竭應該要靜養,但近年醫界開始認為適度運動才是較好的治療、復健方法,理由如下:
- 防止肌力衰退
肌力衰退會讓患者行動困難、生活難以自理而需要看護幫忙,透過運動有助於強化肌力,讓患者有照顧自己的能力。 - 促進血液流動
運動可以擴張血管末梢、讓血液循環變好,有助減輕心臟負擔。 - 抑制發炎
心臟衰竭會讓身體持續釋放細胞因子(cytokine),造成發炎,而透過運動則能抑制這樣的現象。
日本洛和惠丸太町醫院復健部副係長宮田祐司也指出,透過正確的運動,例如簡單的伸展、肌力鍛鍊、有氧運動等,可望幫助心臟衰竭或其他心臟病患者提高體力、改善血管功能,降低再住院的機率以及死亡率,甚至還可能改善自律神經平衡、減輕壓力。
這樣簡單運動幫助心臟恢復健康
在診治病患時,牧田茂都會建議心臟衰竭而住院治療的患者,透過蹬腳跟、半深蹲2種簡單動作來改善心臟衰竭問題。蹬腳跟讓腳跟落地的動作,能鍛鍊有「第二心臟」之稱的小腿肌,提高肌肉幫浦作用,幫助減輕心臟負擔;半深蹲則能有效鍛鍊大腿肌肉,搭配蹬腳跟運動一同實行,能提升下肢肌肉的整體肌力,有助增加活動力。
日本森の宮東鳳院院長、針灸師加藤大明也表示,「肌肉幫浦作用」是指透過小腿肌收縮鬆弛的動作,幫助血液流回心臟、幫助血液循環順暢,因此能減輕心臟輸出血液的負擔,血壓也可能因此下降。
- 背部打直,雙腳與肩同寬,抬高腳跟2秒,再花2秒時間慢慢下降,早晚各做10次即可,若有身體不穩問題,應扶著椅背進行。
- 站直,雙腳比肩寬略窄、慢慢下蹲,注意膝蓋不要超出腳尖,再慢慢恢復站姿。起立下蹲重複做10次,早晚各練習一回即可,若有身體不穩問題,應扶著椅背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