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為何會失明?醫師揭4大元凶與避免之道- 第2頁

41,011 收藏0

視網膜出血
非增殖型(背景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在網膜上的血管產生病變,在視網膜上可看到一些小出血點、脂肪性滲出物、微血管瘤等。其中有些血管變小,有些變大而成的囊狀,阻礙血流而產生滲出液或出血導致網膜水腫,或產生沉澱物。

玻璃體出血、牽引性視網膜剝離
嚴重的增殖性網膜症,是指視網膜新生血管引起的。脆弱的新生血管可能破裂而導致血液流入玻璃體,如果這些血液使原本清澈的玻璃體造成混濁,那麼就會造成視力下降,此外受傷血管處的疤痕組織會黏在網膜上使其牽引造成網膜剝落。

倘若玻璃體出血嚴重且無法自行吸收,以致原應清澈透明的玻璃體混濁光線無法穿透,便需進行玻璃體切除手術,眼底出血導致視網膜纖維化產生牽引性的視網膜剝離時,就得修補視網膜甚至玻璃體切除才能挽救。

新生血管青光眼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到了末期,虹膜會長出新生血管,造成眼壓高及出血。糖尿病患者眼壓普遍偏高,而且對一般眼壓的耐受力也較正常人差。也就是說,一般人能夠忍受的眼壓,糖尿病患者不能忍受,已經會造成視神經纖維的損害,如果再加上本身眼壓容易偏高,就更會造成視野缺損的情形。

糖尿病患者一旦併發青光眼,通常仍會先以眼藥水控制,但若形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時,便需進行睫狀肌冷凍或雷射治療,方法是利用儀器產生的低溫或雷射破壞睫狀體,減少睫狀體分泌房水的功能,以達到降低眼壓的效果。

目前糖尿病眼底病變的治療方式,已有雷射和眼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細胞增長因子(Anti-VEGF)等。前者是迅速造成脈絡膜視網膜的融合粘黏,進而形成組織的凝固,對於視網膜會造成堅強的固著作用,阻止進一步出血或剝離,但若病情嚴重,已有玻璃體出血或黃斑部水腫,雷射就無法進行,得要靠「眼內藥物注射」將抗血管生長因子直接注射到眼球玻璃體內,使脈絡膜新生血管萎縮,達到治療目的。

事實上,只要遵循一定的篩檢與追蹤程序,糖尿病造成的失明,百分之九十可經由雷射與手術加以避免,因此建議民眾,若發現自己是糖尿病患,一定要定期檢查眼睛,提早預防會讓眼睛失明的併發症。

作者簡介:陳瑩山醫師,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專長:黃斑部病變、視網膜剝離雷射及手術等。 陳瑩山眼科醫師醫療網護眼達人陳瑩山醫師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