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體濕斬病根:女中醫教你消腫排濕,穴道茶飲完整攻略!

2,108,234 收藏68
天氣濕氣重、飲食習慣又油膩重鹹,只要是身體代謝不掉的廢物,都會變成一種濕氣,若沒有及時幫身體「除濕」,等到累積成痰、瘀,最後多是疾病纏身,這些黏稠的痰瘀,讓毒素越積越多、血管越來越黏,各種慢性病、高血壓、高血脂等,都和「濕氣」無法處理有相關。

體內濕氣從哪裡來?


  1. 喜歡吃冰,造成脾胃虛寒、代謝力下降
  2. 吹冷氣、少運動,環境濕度高,排汗或大小便不暢,體質易偏寒且累積濕氣
  3. 愛吃生冷食物,或喜好過鹹、過辣、油膩等重口味飲食,攝取太多鹽分、糖分、油脂、刺激物
  4. 經常熬夜,使代謝功能無法正常執行

濕性致病三階段:濕氣→痰濕→痰瘀


體內濕氣沒有處理掉,循環代謝逐漸不順暢,多餘的體內廢物持續堆積,形成濕滑黏稠的「痰濕」,例如濃痰、白帶、肥胖、三高等。這些體內廢物再堆積,最後呈固體塊狀「痰瘀」,例如血栓、脂肪肝,甚至到達阻礙循環的程度!


let's check!

你是容易水腫的體質嗎?


  1. 覺得早上小腿比較細,到了傍晚小腿變脹、鞋子也變緊
  2. 早上起來發現自己兩頰或眼下浮腫
  3. 經前容易水腫,體重上下超過2公斤
  4. 很容易覺得疲倦,感到勞累頭昏沉,四肢也沉重無力
  5. 大便稀軟不成形或者黏黏的難沖掉
  6. 不餓的時候也肚子叫(腸鳴),肚子容易脹氣
  7. 女生白帶、分泌物多,常感染,有異味及搔癢
  8. 舌頭上鋪了一層厚厚的舌苔
  9. 皮膚反覆濕疹、搔癢、紅疹

消水腫、排濕氣飲食怎麼吃?


女中醫也在喝的祛溼法寶:消腫排濕氣這杯最有效



體內濕氣90%是吃出來的!身體除濕和脾胃功能最有關係,脾胃不好就像運送新鮮蔬果水分的卡車遭遇交通阻塞,只能腐壞成死水,成為不能利用的病理產物,被身體儲存而無法代謝。中醫說脾臟「喜燥惡濕」,在濕氣重的環境,脾臟無法好好工作,形成惡性循環。從飲食習慣「健脾」,才能從根源減少濕氣產生,否則消腫聖品喝再多,體濕依然不會改善。


哪些是有助脾經運化的食物?張家蓓中醫師建議吃薏仁、蓮子、紅豆、綠豆,幫助開脾、醒脾。也因為脾經屬陰,晚上盡量別吃生菜、生魚片等生冷食物,而是要吃煮過的深綠色蔬菜與肉類,對脾有益。 

孔繁祥中醫師在著作中建議,吃太飽傷脾胃,「大飽傷脾」有損代謝,「飲食有節」對養脾胃有好處,最好可以「早上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飽到什麼程度?7、8分飽最剛好!陳曉萱中醫師也提醒,重口味飲食最傷脾、代謝當然變差。因此三餐要定時,不吃燒烤炸辣、重口味,不喝冰飲、糖分太高的東西。

陳曉萱中醫師:喝怎樣的水最能幫助排濕呢? 答案是「 溫開水」!溫開水可以活化內臟,當內臟溫度升高1℃,基礎代謝率也跟著提高10% ~ 12%,燃燒脂肪的效率更佳;喝水是促進體內代謝循環的最簡單方法,幫助消水腫、排廢物、促進排便,抵禦濕氣入侵。如果喝膩了溫開水,醫師也推薦有消腫、消脂、清血、排毒作用的四種茶飲,加強體質調理: 點此查看完整文章

中醫師推薦的4款茶飲完整食譜請點第二頁喔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