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壓力大的族群易罹患腸躁症,就我的觀察,大部分有腸躁困擾的人們,多數為學生和上班族,這是因為他們分別面臨著龐大的升學和工作壓力,再加上若長期需要熬夜抗戰,久而久之將導致腸胃道自律神經失調,除了這兩大類型,還有正在治療焦慮症、恐慌症等心理疾病的患者也容易被誘發,因為他們的身體尚在調控失常的狀態,一旦面對突如其來的壓力刺激,腸道就反應過度了。
腸躁症雖然是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然而卻也不是集滿便秘、腹瀉和腹部脹痛就成立,要區別是否為腸躁症,可以透過兩項簡單的自我問答:「我的排便習慣是不是改變了?」「改變情況是不是長達三個月以上?」當次數較以往增加或減少,糞便外觀改變,伴隨著腹痛且持續達三個月,我們就要警覺這也許就是腸子表示壓力已經超載。
腸躁症診斷定義:
- 反覆性腹痛,平均至少每週一天,持續三個月以上。
- 伴隨排便頻率改變或糞便外觀改變。
- 疼痛與排便相關。
雖然它和個人體質有絕對關係,但我們可以透過日常保健來降低發生頻率,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適度運動,飲食減少乳製品及易脹氣的蔬果,像是夏天盛產中的西瓜、芒果都屬於這類,其他好比洋蔥、花椰菜、韭菜等也要酌量。
另外,口服含有比菲德氏菌的益生菌也是不錯的腸道保健方式,市面上販售的益生菌百百種,沒有絕對有用的益生菌,只有適合自己體質的,當菌種順利通過胃酸,好菌在腸道存活且繁殖,長期下來,排便異常的狀況自然會減少。
當腸躁找上門來,輕則可用熱敷、腹部按摩的方式緩解,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就必須立刻就醫用藥,然而根治的方式並無法外求,如果下定決心想要擺脫腸躁陰影,就重新審視當前的生活和自己,找到焦慮的來源,徹底解決它。
本文獲得「張振榕醫師的健康相談室」粉絲專頁授權刊登。
作者簡介:張振榕醫師,現任張振榕胃腸肝膽科診所院長,經歷: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視鏡中心主任、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台北榮民總醫院胃腸肝膽科特約主治醫師、日本國立癌症中心醫院研究醫師。粉絲專頁: 張振榕醫師的健康相談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