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水分要小心!
譬如說有心臟病的患者,喝太多水反而會給心臟太大的負擔,讓原本就力量不夠的心臟更受不了,多餘的水分會累積在四肢末梢跟肺臟等器官內,不但沒辦法給身體使用,反而會產生水腫與咳嗽等症狀。
這些病人反而要限制一日的飲水量不可以太多,更要注意是不是有雙腳水腫?躺下來會喘、會咳嗽等指標。
嚴重的腎臟病患者也需要限制飲水,建議看心臟科與腎臟科門診時可以詢問醫師一天限制的進水量,做好適當的管控;有時候要限制患者喝水跟鼓勵他喝水一樣困難。
我遇過夏天每隔十分鐘不到就要喝水的,一直要家人倒水給他,水喝得多又不到半小時就要上廁所,照顧的家屬一整天超過12 小時就在不斷的倒水、上廁所、倒水中度過,不到兩天就累壞了。
其實很多時候不一定是患者身體真的如此缺乏水分,而是患者一直有「口渴」的感覺。
這時許多酸味的藥材可以多加利用,我常會建議家屬可以讓患者吃一點烏梅或山楂,可生津止渴;同時烏梅也有收斂的效果,對於有慢性腹瀉的長輩,服用烏梅可以減少腹瀉的次數,同時能降低水分跟隨糞便流失的比例。
要注意的是,蜜餞通常含糖分高,鈉鉀等礦物質含量也很高,大量服用可能讓血糖和電解質失衡,一天服用以兩次為限會比較好。
若是腸胃炎造成的短暫腹瀉,也不太適合服用烏梅止瀉,因為此時腹瀉是身體排除腸胃內細菌跟病毒的出路,如果止瀉可能讓細菌在腸道內停留更久,造成更大的傷害,也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這一類的患者,可以在水中加一點檸檬汁或烏梅,增加口水的分泌,或者讓他含一點冰塊讓口腔保持濕潤,搭配上轉移注意力到有興趣的事物(看電視、聊天等等) ,能夠有效的減少口渴的感覺。
本文摘自《中醫師看診失智症》/林舜穀(聯合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大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