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體質易頭暈!吳明珠中醫:治頭暈5穴道揉3分鐘

298,245 收藏14
點選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HTML5 Audio! 讀給您聽
powered by Cyberon
【早安健康/吳明珠中醫師】你是否常常有頭暈、目眩,覺得天旋地轉站都站不穩?頭暈是指看物體時感到頭眼昏花旋轉,有如坐車或船顛簸搖晃的感覺,嚴重者一睜開眼就覺得天旋地轉,不能站立或站不穩可能跌倒,胸口甚至還會有嘔吐噁心的感覺。

頭暈在古代醫籍中有多種名稱。《素問》有「頭眩」、「掉眩」、「徇蒙招尤」之稱;《靈樞》稱「眩冒」、「目眩」等;《金匱要略》有「冒眩」、「癲眩」之記載;清代以降,多稱「眩暈」或「頭暈」。根據頭暈與目眩的次序差別還有較細微的分法,例如先眼花而致頭暈者稱「目眩」;先頭暈而致眼花者稱「巔眩」;頭暈重而跟前發黑者稱「眩冒」等。

頭暈常見中醫證型



這麼多種區別,其實代表造成頭暈的原因各有不同,以致造成症狀上有所差異。從中醫觀點來看,頭暈可分成以下六種情形:

  1. 風火上擾:感覺頭暈脹痛,煩躁易怒,因為易怒又會讓暈痛的感覺加重,產生面泛紅、耳鳴,睡眠品質不佳,口乾口苦,舌頭呈紅色、舌苔呈黃色等情形。
  2. 陰虛陽亢:頭暈、目澀、心煩失眠、多夢,或有盜汗、手心或腳掌心偏熱、口乾,舌頭泛紅,舌苔少或無苔等。
  3. 心脾血虛:頭暈眼花,如果太過勞心症狀還會加重,心悸、精神疲勞、氣短乏力、失眠、食欲降低,面色不正常缺乏光澤、唇舌色淡等。
  4. 中氣不足:頭暈,喜歡躺著不動,站立時頭暈會加重,太操勞可能會發病,使得人倦怠少言、少氣無力,一直冒汗,食欲下降、排便不成形,舌頭顏色淡。
  5. 腎精不足:頭暈耳鳴、精神萎靡、記憶減退、眼花、腰膝痠軟、遺精陽痿、舌頭偏淡紅、尺部(手腕附近)細弱。
  6. 痰濁中阻:感到頭暈頭重,胸部覺得悶脹、噁心嘔吐、不想飲食,四肢覺得沉重無力,或有嗜睡、舌苔白膩等現象。

頭暈的日常保健法



  1. 早晚搓揉耳朵及頸部,動作一定要緩慢柔和:趁早晚洗臉時用毛巾自上而下搓揉耳朵和脖頸,直到耳朵紅熱和脖頸溫熱。這樣既可使頸部肌肉放鬆,亦可促進頸部血管擴張,使血流通暢防止缺血性暈眩發作。
  2. 用枕頭高度要適中:枕芯的軟硬要適宜。人在睡眠的過程中,枕頭和頸椎的關係最直接,合理枕頭高度對維護頸椎的正常生理、防治頸椎或頸部軟組織病變,防止頭暈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3. 注意頸部保暖:天冷或冷氣太強時可以加條圍巾,對頸部做好保暖措施,對預防頭暈也是基本保養。
  4. 做好頸椎操:面對牆壁一臂距離,雙腳打開與肩平寬。雙手撐住牆面,抬頭至盡頭。保持脖子不動,慢慢增加次數,此操可利用工作間隙休息時做。
  5. 注意營養不要太操勞:保持心情愉快也是可以讓我們的氣血循環良好,預防頭暈發作。

頭暈的穴位按摩



  • 按揉太陽穴:用雙手拇指指腹分別放在同側的太陽穴上,適當用力揉按 3~5 分鐘。
  • 按揉百會穴:將手放在百會穴上,適當用力按揉3~5 分鐘。
  • 按揉聽宮穴:將雙手手指放在同側聽宮穴上,適當用力揉按3~5 分鐘。
  • 按揉風池穴:將拇指指腹放在同側風池穴上,適當用力揉按3~5 分鐘。
  • 按揉曲池穴:將一手拇指指尖放在對側手肘部曲池穴處,適當用力由輕漸重掐揉3~5 分鐘, 然後交替進行按揉。

此外也可多按大椎穴、肩井穴等有效治療頸椎病的穴位。以上腧穴按摩每天進行2~3 次,可以達到疏通經脈、調和氣血,改善耳部以及腦循環的功能。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