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汗竟是癌症前兆?夜間盜汗頭暈不是太熱而已,這些潛在盜汗原因要小心

1,649,077 收藏3
【早安健康/張承宇報導】睡覺時背後濕成一片、傳來黏膩感卻不以為意,只當是天氣熱或身體「正常能量釋放」,繼續倒頭就睡,卻往往沒意識到身體給我們的警示。日本醫師提出警告,盜汗甚至有可能與肺結核、惡性腫瘤等重大疾病有關,必須多加小心。

盜汗意思是什麼?盜汗中醫觀點



陳潮宗中醫診所院長陳潮宗曾在受訪時表示,盜汗是指睡眠中異常出汗,醒後沒多久就會停止流汗,而患者還可能有潮紅、口乾、舌苔等症狀,在中醫的觀點來看,不正常流汗可能是心虛導致,心陰虛者容易盜汗。而心血不足也會造成多汗,是由於血中含有津液,而津液又包含了汗的緣故。

臺大預防醫學博士,從事中醫、中西醫學整合研究三十年的謝麗貞醫師也曾在文章中指出,流汗和盜汗的機制並不相同:

  1. 流汗:身體溫度過高,大腦負責調控溫度的中樞會發出訊號給交感神經,再由交感神經命令汗腺開始流汗。
    汗水性質:溫熱、稍鹹、排汗後感覺舒服

  2. 盜汗:長期承受情緒或身體壓力而使心臟受到壓迫,刺激交感神經,造成不自主流出冷汗的情況。
    汗水性質:濕冷、味淡、排汗後感覺虛弱

謝麗貞醫師強調,和為了調節體溫的正常流汗不同,盜汗是把血液中的水分抽離,會讓心跳加速、心臟無法供給足夠的氧氣,會讓人體越來越虛弱、體力下降,長久下來對身體有不良影響。

盜汗原因1:生活習慣造成



而西方醫學對盜汗的理解則較為具體,高知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講師小松直樹表示,盜汗就是指睡眠中流汗,非疾病引起的盜汗原因包括:

  1. 溫度過高:睡覺時氣溫過高、棉被太厚,都有可能造成盜汗,可以開冷氣,盡量將室溫維持在28度左右。

  2. 水分攝取太多:睡前不要喝太多水,除了盜汗以外還可能半夜爬起來上廁所,破壞睡眠品質。

  3. 過度疲勞:不要進行太激烈的運動,運動應量力而為,循序漸進。

  4. 肥胖:過度肥胖也會變得容易夜間盜汗,應適度運動,維持良好體態的同時還能增進健康。

  5. 壓力大:精神上的壓力也會引發盜汗,適度的運動、休閒,除了解決盜汗問題,還能讓自律神經更加平衡。

  6. 飲酒:酒精過量壞處多多,而每個人體質不同,能接受的酒精量也不盡相同,建議少喝為妙。

  7. 內分泌變化:女性更年期等人體內分泌的變化也會引發盜汗,中山醫學大學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建議睡覺穿著吸汗材質睡衣,並打開窗戶及電風扇幫助室內通風;以下食物則有助更年期女性調節荷爾蒙:

    • 南瓜:富含維他命E,能幫助調節體內雌激素,也能讓腦下垂體荷爾蒙正常分泌。
    • 黃豆製品:不管是豆漿、豆干、豆腐等黃豆製品中的異黃酮,都能舒緩更年期不適。
    • 山藥:植物醇也能幫助改善更年期不適,每天吃30~50公克就能改善更年期失眠、盜汗症狀。
    • 十字花科植物:包心菜、高麗菜、小白菜、花椰菜等十字花科植物,能平衡荷爾蒙、幫助雌激素代謝。

盜汗原因2:疾病造成



除了生活習慣、精神壓力、肥胖、內分泌等因素導致的寢汗以外,小松直樹也警告,很多疾病的症狀也會有盜汗的情形:

  1. 淋巴癌
    義大癌治療醫院院長張肇松曾在文章中指出,淋巴癌經常以無痛性的淋巴腫大為初發症狀,部分病人會出現夜間盜汗、發燒、體重減輕、無力、倦怠、皮膚癢、起疹子等症狀,但要進行淋巴結切片檢查才能確診,越晚發現治療效果越差,如有類似症狀務必第一時間就醫檢查。


    原因:體內淋巴系統,如淋巴細胞、淋巴腺、淋巴管、扁桃腺、脾臟、胸腺等部位長出惡性腫瘤。
    症狀:夜間盜汗、發燒、體重減輕、無力、倦怠、皮膚癢、起疹子、咳嗽等。

  2. 肺結核
    肺結核俗稱肺癆,是肺部感染結核桿菌造成的,會讓肺部壞死,出現盜汗、喘氣、胸痛、咳嗽、咳血、食慾不振、疲倦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致死,然而因為症狀和感冒相似,如果咳嗽超過2周以上,就要將肺結核列入懷疑對象,盡速就醫。根據WHO資料,結核病是2016年世界十大死因之一,若未接受治療,大約50%的患者會在三年內死亡。

    原因:透過飛沫、空氣感染結核桿菌。
    症狀:初期無明顯症狀,加重後可能有盜汗、喘氣、咳嗽、胸痛、體重減輕、倦怠、食慾不振,發燒、咳血等症狀。

  3. 細菌性心內膜炎
    三軍總醫院衛教資訊指出,細菌性心內膜炎是心臟內膜、瓣膜遭到細菌感染,會在心臟瓣膜上面形成菌塊,並隨著血液擴散到全身器官。分為慢性和急性二種,如果不盡快接受抗生素治療,可能會有生命危險,其中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的死亡率高達60~80%,必須迅速就醫治療。而盜汗就是心內膜炎的常見症狀之一。

    原因:細菌感染心臟內膜、心臟瓣膜導致。
    症狀:心悸、發燒、無力、呼吸急促、寒顫、盜汗、咳嗽、體重下降、皮疹、食慾不振、腹痛、關節疼痛、腫大、腦中風等。

  4. 愛滋病
    愛滋病(AIDS)是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的縮寫,是由愛滋病毒(HIV)全稱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引起的,愛滋病毒會破壞人體免疫系統,讓患者抵抗力降低,使一些原來不容易讓人體生病的病菌變得對人體非常具有威脅性,而其中有半數感染者在初期就會出現盜汗的症狀。愛滋病目前仍無法根治,但可使用藥物控制病情。

    原因:HIV病毒透過體液、血液傳染,如性交、肛交、共用針頭、母親懷孕垂直傳染給嬰兒等。
    症狀:病毒會慢慢損壞患者的免疫力,症狀會依照患者的情況各有不同,初期可能無症狀,或有盜汗、發燒、倦怠、頭痛、喉嚨痛、長疹子、噁心、嘔吐、體重減輕、腹瀉、咳嗽、生殖器皰疹等症狀。

  5. 甲狀腺機能亢進
    甲狀腺機能亢進會讓甲狀腺製造過多甲狀腺激素,導致體內活動異常,造成體重減少、高血壓、心房顫動、流汗、盜汗等症狀。

    原因:自體免疫系統問題導致甲狀腺體細胞過度活躍(葛瑞夫茲氏症)、多發性甲狀腺結節等。
    症狀:流汗、盜汗、心悸、怕熱、失眠、易怒、容易緊張、心律不整、手抖、體重減輕等。

  6. 嗜鉻細胞瘤
    嗜鉻細胞較多分布於腎上腺,在交感神經受到刺激時會分泌大量腎上腺素、兒茶酚胺等激素,若是嗜鉻細胞長腫瘤,會讓患者出現多汗、頭痛、虛弱、心悸、高血壓等症狀,且約有10%為惡性腫瘤。而嗜鉻細胞瘤會有大量盜汗的症狀。

    原因:原因不明,一般認為與其他內分泌腫瘤有關。
    症狀:多汗、大量盜汗、頭痛、虛弱、心悸、噁心、食慾不振、高血壓等。

  7. 類癌腫瘤
    高醫血液腫瘤內科劉大智醫師曾在文章中指出,類癌腫瘤是一種神經內分泌腫瘤,比起一般的腺癌,病程相對緩和,而且除非發生侵犯、遠端轉移,不然醫師無法由組織切片判斷是良性還是惡性。常常會根據侵犯部位不同產生不同症狀,如面部潮紅、盜汗、腹瀉、體重減輕、咳嗽、低血糖等,常常被誤認是其他病。

    原因:病因仍不清楚。
    症狀:面部潮紅、臉部頸部深紅色斑、腹瀉、水瀉、氣喘、皮膚病變、盜汗、咳嗽、體重減輕、低血糖等。

  8. 自律神經失調
    台南心寬診所醫師俞翔元曾在文章中指出,自律神經系統負責管理各大器官系統如心臟、肺臟、胃腸、生殖各系統,自律神經包含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其中交感神經活躍會讓我們有體溫增加、瞳孔放大、冒汗、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等狀況,副交感神經則有相反效果,如果有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可能會導致盜汗、胸悶、心悸、頭痛等諸多症狀。

    原因:情緒壓力、個人體質、個性、缺乏運動等。
    症狀:盜汗、胸悶、心悸、頭痛、過度換氣、高血壓、熱潮紅、便秘、腹瀉、頻尿、注意力不集中、失眠、記憶力減退‧‧‧等

  9. 憂鬱症、恐慌症等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也會造成生理上的影響,如腸胃不適、食慾、睡眠的減低或增加、心悸、頭痛、頭暈、胸悶、頸部痠痛等。

  10. 藥物副作用
    抗憂鬱藥、解熱鎮痛藥、糖尿病用藥、荷爾蒙等

盜汗症狀如何改善?下一頁了解更多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