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後獨居.遠親不如近鄰:這把鑰匙是信任也是責任- 第3頁

9,376 收藏0

有一次,某個成員號召成立一個退休群組,專門用來辦一些退休後吃喝玩樂、或是知性的活動,很快的就有許多退休族與準退休族紛紛要求加入。

其中有一位成員還留言說,「請加我,我不想變成退休孤兒」。想想這些素未謀面的群組成員,熱烈地要相揪聚會;但是天天照面的左鄰右舍,卻是連招呼都不打,這真是一種只有都市裡才會有的奇妙現象啊。

可見得,跟近鄰互動,比跟陌生人互動還來得難,要如何把鄰人變親人呢?我觀察到的方法有兩種。

方法1:

主動服務



我在《無緣社會》一書中讀到一段,是關於獨居老人館山先生的鄰居,說到與館山先生互動的緣起。「本來我們的交情,僅止於路上看到會互相點頭打招呼而已。有一次下大雪,他來跟我借鐵鍬,說想要清除公寓樓梯的積雪,從那之後,我們見面都會多聊兩句…」。

即使同住一個社區,大多數是彼此把對方當空氣,少數會打招呼的,也頂多是點頭之交,點頭之交、是很難變成未來的「守護神」。但是館山先生因為主動幫公寓清除樓梯積雪,借出鐵鍬的鄰人看在眼裡,自然也願意打開心防,從點頭之交到聊上兩句。

我住的社區,每兩年選一次主委,主委其實都有工作在身,擔任主委、純粹是為社區服務。我發現這些前主委們,大多互動熱絡,社區辦公室牆上,還貼著好多一起攜伴出遊的照片。

我相信等他們老到走不動時,多年來培養的感情,鄰人很自然地變親人,彼此守護對方,進入獨居狀態後,甚至可能彼此託付鑰匙。

方法2:

交流分享



前段提到的館山先生,因為主動清除公寓樓梯積雪,鄰居見面開始會聊上兩句,接著是彼此交流分享。「我們夫婦倆年紀都大了,吃不了那麼多菜,想說分一些給館山先生吃」。

「剛開始其實有點擔心會帶給他壓力。記得那天我拿了高野豆腐燉番薯給他,後來再遇到他,他高興地說:好吃極了!所以之後我又拿了好幾次給他…館山先生也回送我們蘆筍和哈密瓜。」

鄉村互通有無、互助共享,是再自然也不過的日常。家姊住在中部鄉下,她說很少買青菜,「因為種菜的鄰居們,會送來各種正在盛產的蔬果」,但是姐姐也會回送親戚家生產的白米、或是雞蛋。

如果都市鄰里連眼神都不交流了,更遑論交流物資、交流情感。從館山先生的案例來看,先主動為社區服務,打開街坊的心防,接著交流感情與物資,就能把冷漠的都市變成熱絡的鄉村,老後才能獲得鄰人更多的關心。

因此有一天,我對門的鄰人送我一大把親戚種的三星蔥,後來我也有親戚「宅急便」給我們台灣品質最好的車城洋蔥時,我立刻挑了一袋回送鄰居。

因為我們交流的不只是大蔥與洋蔥,而是都市裡難能可貴的鄰里情誼。

改變老後孤單不難,只要不讓自己的人際關係斷了鏈,特別是與鄰里的關係,即使獨居,也不用擔心變成孤單老人。還在覺得都市冷漠、鄰人冷漠嗎?其實冷漠或溫暖,主動權都在自己,不要只掃「門前雪」,主動伸手,主動協助,不是只有鄉下才有人情味。

一個安全的晚年,不只是靠錢,更要靠人。手足、老伴、兒女、好友、鄰居,陪伴網絡越多越好,最重要的是,陪伴網絡不能等到老後再去編結,現在就要開始,即使獨居,也絕不會孤單。


本文摘自《沒想到…我會變得這麼弱?》/朱國鳳(資深媒體人)/時報文化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