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人體胃腺細胞分泌的鹽酸,會讓胃部維持在強酸性環境(pH值<3),殺死食物中的細菌,促進蛋白質分解與吸收,並調控胰、膽、腸等其他消化液分泌,兼具胃腸道保護及消化功能。
食藥署說明,用餐不定時、情緒壓力導致緊張、過量菸酒及辛辣物刺激、過度攝取碳酸飲料及含糖食物等都是導致胃酸過多的主因,少部分才是來自疾病及藥物的誘發。
而有些人為了「保胃」,用藥時習慣搭配胃藥或牛奶,誤認為可保護胃壁不受傷害,或要求醫師開立胃藥處方,甚至自行至藥局購買胃散、胃乳片等成藥。
根據食藥署統計,國人每年所使用制酸劑之數量相當驚人。過去因為制酸劑納入健保給付,且不須特定檢驗報告佐證診斷,因此為滿足病人要求,相關處方開立浮濫;現今制酸劑改為自費項目後,反而有更強效的乙型組織胺受體阻斷劑,被濫用作為制酸劑替代藥物,長期使用不僅達不到「顧胃」效果,反而對身體造成慢性傷害。
三軍總醫院藥師葉爵榮說明,制酸劑為鹼性藥物,主分成含有碳酸鈣、碳酸氫鈉、鋁或鎂離子,藥理作用在中和胃酸,防止胃酸過度分泌刺激胃部造成傷害。
制酸劑的選擇應考量病況差異
碳酸鈣片及胃散(內含碳酸氫鈉)
碳酸鈣片及胃散在中和胃酸過程中,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可能引發胃酸反彈,加深胃部刺激,發生腹脹氣、打嗝機率也較高,不適宜胃腸蠕動差者,且高鈉成分對高血壓及心臟病患者有不良影響,應避免選用。
胃乳片或液態胃乳
主成分為氫氧化鋁,過量鋁離子易引發便祕。
氧化鎂錠
含大量鎂離子,除中和胃酸外,還具軟便效果,過度使用有腹瀉可能。
若僅需要單純制酸效果,較佳選擇可能是鋁鎂合劑,可中和過多鋁離子及鎂離子所造成的副作用;腸蠕動差者或合併脹氣症狀,可選用鋁鎂合劑再加上促腸蠕動劑的多成分複方。
胃藥用藥時機也有眉角!下一頁看藥師詳細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