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好關節炎不可能只靠一種方法
老實說,要診斷退化性關節炎很容易,但要找出原因則非常困難。必須從走路的步態、行躺坐臥的姿勢、使用關節方法等一一評估。
關節退化時,也要注意鄰近部位關節是否有損傷。此外,要一併找出關節鬆弛原因,到底是韌帶肌腱受傷,或是局部神經受到壓迫,還是肌肉筋膜張力異常的問題。最後的答案往往不只一個,幾乎都是許多因素錯綜複雜所致。
隨著醫學知識普及,愈來愈多民眾知道長期吃消炎止痛藥或是打類固醇無效又傷身。有些民眾覺得做復健很浪費時間,也覺得只做熱敷電療搔不到癢處,這也是事實。
更多民眾害怕開刀,擔心開刀失敗會永久癱瘓或是坐輪椅。幾年前當PRP自體濃縮血小板注射療法問世後,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彷彿變成了救世主,只要打了神一針後就可一勞永逸。
但如同上面所述,既然導致關節退化的因素如此多重複雜,所以不可能只靠一種方法就能治標又治本。打針之餘還需搭配其他治療方法,且醫師、病人一定要好好合作才行。
腰椎退化者需搭配物理治療,如腰椎牽引;身體核心肌力不足,或大腿肌力不夠的人,必須搭以運動訓練;
腳型異常者(如扁平足、高足弓等),則以量身訂製鞋墊輔助;
慢性韌帶發炎者,必須先紓緩發炎後強化韌帶;慢性疲勞者,先求補充睡眠後加上充足營養補充。
專業醫師還要針對上述的5個加害者,著手改善與治療,包含站立和工作的姿勢調整、降低過度使用機率,同時治療鄰近部位的損傷,改善關節鬆弛問題,及調整關節附近肌肉和筋膜的張力異常,治療才能真正到位。
作者簡介:林頌凱,現職壢新醫院尊爵體重管理中心主任、壢新醫院運動醫學中心副主任等。 林頌凱醫師部落格、 林頌凱醫師臉書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