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不只口腔、私密處!血液感染當心併發心內膜炎

45,761 收藏2
【岩田健太郎(微生物感染症學教授)著、石川雅之 繪】

用壓舌板刮一刮就能「刮下」



念珠菌 Candida



上一篇是介紹絲狀真菌之王的麴菌,所以這次就要介紹酵母菌之王─念珠菌(Candida)。雖然說,在《農大菌物語》中提到酵母,會想到的大概是釀酒酵母菌吧。

念珠菌感染(其他的真菌感染也是如此)可分為淺層和深層的感染症。淺層感染包括了所謂的「尿布疹」。另外,念珠菌性口角炎雖然不算罕見,但容易被誤診成疱疹或缺乏維生素。

鵝口瘡也意外地容易被忽略。實習醫師在對口腔進行診察時常常只看「喉嚨」,但若是鵝口瘡,只要看一下頰黏膜,往往就能看到明顯的白色念珠菌附著其上。

念珠菌的特徵是用壓舌板刮一刮就能「刮下」,但這個觀念在教學時常被誤傳。另外,就算肉眼看不到黴菌,有時也可能罹患了念珠菌舌炎,這是造成味覺障礙的一大原因。

事實上,「即使不是白色,也可能是念珠菌」。女性患者罹患感冒,醫師(徒勞無功地)開抗菌藥給患者時,有時會忽然引起私處搔癢,這是因為抗菌藥殺死了陰道內的正常菌叢,而引起的念珠菌性陰道炎。

「導管感染」不是導管感染



念珠菌感染真正嚴重到攸關性命的是深層的感染症……換言之,就是念珠菌侵入到人體內部深處的感染症。我最近遇到的絕大部分都是導管相關的血流感染,常見於術後的患者身上,即使他們不是「所謂的」免疫抑制者。

在日本,「導管相關的血流感染」簡稱為「導管感染」,雖然這麼稱呼,但它可不是導管的感染,因為真正受感染的是「血液」,而非「導管」。

需要進行的是血液培養,而非導管尖端培養。導管是異物,微生物雖然經常附著,但我們無法得知是不是感染的原因。因此,向醫事檢驗師提出導管尖端培養,等於是命令他們進行臨床上毫無用處的檢查,會做出這種事的人,若不是抱持著惡意就是無知(或者兩者兼具)。

念珠菌感染當然也需要進行血液培養。因其特異度十分高,所以一般來說,從血液中驗出念珠菌的話,就會視作沒有「汙染物」(汙染菌)。但遺憾的是,對念珠菌進行的血液培養缺乏敏感度,只看血液培養的話,有可能不慎縱放念珠菌。

因此,要用真菌標記的β-D-葡聚醣(β-D-glucan)加以補強。雖說如此,但β-D-葡聚醣遇到治療方向完全不同的感染症,例如肺囊蟲肺炎時,也會上升……所以說,臨床感染症這門學問還真困難哪。

即使從咳痰、尿液驗出也不能貿然斷定



1 0~2 0%的念珠菌菌血症,會併發眼內炎,因此需要會診眼科。甚至有過未進行眼科上的處理,而造成失明的病例。此外,也容易併發心內膜炎,所以常常必須要照心臟超音波,尤其是經食道心臟超音波。另外要跟大家說明的是,念珠菌心內膜炎屬於難治疾病,患者往往必須接受手術治療。

相反的,念珠菌肺炎或念珠菌泌尿道感染,就十分罕見了(但也並非完全沒有)。在咳痰或尿液中發現念珠菌時,不要貿然判斷一定就是「感染症」,這是十分重要的事。

嗯……念珠菌在醫療現場常常會被施以錯誤的診療,所以我才忍不住變得像在說教一樣。不好意思啦。


本文摘自《超圖解菌種圖鑑》/岩田健太郎(微生物感染症學教授)著、石川雅之 繪/台灣東販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