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症狀會痛或流血嗎?做手術要看哪科?一篇看懂痔瘡原因與治療

1,012,006 收藏5
【早安健康/林昕潔報導】痔瘡是台灣常見的國民病之一,根據天主教永和耕莘醫院資料,痔瘡盛行率甚至可達50~60%,「十人九痔」的俗語更顯示了許多人都會經歷到痔瘡發作的痛苦,一旦發生痔瘡症狀,輕則有異物感、少量流血,重則引起嚴重貧血、劇痛到坐立不安,都讓人亟欲除之而後快,藥膏、橡皮筋、手術...什麼手段都用上了,究竟痔瘡就能一勞永逸了嗎?

其實,肛門雖然是人體平常比較少被照顧到的部位,但痔瘡如果沒有影響生活品質,就和皮膚外表的變化一樣,只是人體正常老化的一部分!當然如果痔瘡引起了疼痛流血,可能就需要求助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處理,但只要了解了發生痔瘡的原因、學習平時如何保養肛門避免老化加速,改善痔瘡疼痛流血、發癢的方法,其實比抹痔瘡藥膏更簡單喔!

痔瘡症狀一定會痛、會流血嗎?肛門癢竟然也是痔瘡引起的?



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鍾雲霓解釋,痔瘡主要症狀包括流血、疼痛、肛門搔癢、有東西卡住的異物感、排便不乾淨的感覺等等,但每個人感受到的症狀常常不太一樣,主要是受到痔瘡的位置影響。

痔瘡的位置與分類



根據美國梅約診所(Mayo Clinic)與英國蘇格蘭國民健保署(NHS Scotland)資料,痔瘡大致依照位置與特性,可分為內痔、外痔、血栓痔。

  • 內痔:顧名思義,位置在肛門齒狀線以內,通常無法看到或感覺到,也不太會引起不舒服的症狀,但容易在排便時被摩擦到,因此較容易有無痛出血症狀,會在糞便、馬桶或衛生紙擦拭時發現鮮紅色血液。

    有時內痔會因為排便而被往外推擠脫出,並引起疼痛、刺激不適。輕微的痔瘡脫出會自行復原、或可以在排便後用手指推回,但有些案例的痔瘡也可能持續脫出於外。排便後也可能在擦拭時或在內褲上發現分泌的黏液。

  • 外痔:位於齒狀線以外,因為周圍神經較多,容易有疼痛、腫脹或有東西卡住的感覺。此外也可能有肛門發癢、周圍出現腫塊等症狀。

  • 血栓痔:由於痔瘡形成與血管組織的老化、腫脹有關,當外痔形成後,血液在鬆弛變形的血管中流速變慢,就容易形成小血塊;如果血塊慢慢堆積、導致局部充血腫痛,就形成了「血栓痔」。這時痔瘡除了會有可以摸到的腫塊突出,也可能引起劇烈急性疼痛,並常需要藉由手術緩解。

分類 內痔 外痔 血栓痔
位置 肛門內 肛門周圍皮膚 肛門周圍(外痔血液堆積)
症狀 通常不痛
痔瘡脫出時會疼痛
排便有血
疼痛不適
肛門附近發癢
出血
肛門周圍腫脹
嚴重疼痛
肛門周圍有硬塊
發炎
腫脹

痔瘡症狀除了疼痛、流血還有哪些?



而關於最常見的痔瘡症狀,包括以下幾種:

  • 肛門處感覺有東西卡住,摸起來有突出腫塊:大多是外痔或較嚴重(3~4度)的痔瘡引起的不適感,例如久坐久站或是排便後,會感覺肛門附近有東西卡住;有些痔瘡患者自己也能摸到肛門附近突出的肉球。這種異物感持續的時間會因人而異,有些人會一直感覺到異物存在,有些人則是時而覺得不適、時而沒有感覺。

  • 排便時滴血,或是因為姿勢改變、運動而流血:由於糞便磨破痔瘡導致流血,有時也可能因為跑步、騎腳踏車、甚至從蹲姿改為站姿等原因引起。除了在體內的內痔被擠壓磨破出血,突出在外的血栓痔也可能因摩擦滲血。單次痔瘡出血雖然不危險,但長期的痔瘡出血如果沒有疼痛感,就可能導致身體習慣少量出血,最後形成慢性貧血。

  • 肛門常常覺得癢:當痔瘡脫垂出肛門、沾染到糞便或衛生紙等異物,或是比較嚴重的痔瘡和原本應該在肛門內的黏膜一起脫出,分泌出來的黏液也會刺激到肛門皮膚,這時引起濕疹或肛門處衛生不佳,引起搔癢症狀。

    肛門癢的症狀較常發生在春夏季人體代謝旺盛時,以及本身體質較容易過敏的痔瘡患者身上。對此鍾雲霓醫師強調,許多痔瘡患者以為肛門癢是沒洗乾淨,還會用更多肥皂、熱水清潔,但這反而會使搔癢症狀加劇。

  • 肛門有腫脹、疼痛的感覺:常發生在女性生理期來臨前,或是睡眠不足、飲食中有較多辛辣刺激物或酒類時。

    此外,秋冬天氣變冷時,腦中風、心臟病等血管相關疾病發生率上升,與肛門血管有關的痔瘡也不能倖免。由於血液在老化鬆弛的血管內流速變慢,就容易形成血栓,當血栓量大而塞住血管,就會形成「急性血栓性痔瘡」而引起劇痛;加上國人秋冬喜歡進補、吃麻辣鍋等,更會使痔瘡血管膨脹而引起紅腫熱痛問題。

痔瘡原因是什麼?除了便秘,哪些問題也容易引起痔瘡?



日本大阪肛門診所醫師佐佐木美典認為,如果糞便在直腸內停留過久,就容易使直腸負擔過重,肛門周圍的血管也會受到刺激而膨脹、曲張,形成靜脈瘤,也就是痔瘡。

鍾雲霓醫師則解釋,人類是直立生活的動物,又需要長時間控制肛門鎖緊,肛門部位就容易提早老化;只是相較於皮膚的老化呈現可能是皺紋、下垂,肛門的老化則包含了其他軟組織與血管。因此,隨著年紀增長與人體老化,「平常其實每個人都有痔瘡」,只是如果下垂的組織引起了令人不適的症狀,就變成了疾病。

既然痔瘡屬於老化現象,是否會變成疾病的關鍵就在「保養」!鍾雲霓醫師補充,就像皮膚一樣,肛門如果沒有保養也會老得比較快,例如以下3個壞習慣,就是會加速肛門老化、引發痔瘡的原因:

  1. 排便狀況不穩定:排便狀況不好的兩大類型,第一種是便祕,由於糞便排不出去,長久下來會把肛門撐鬆,讓痔瘡可能掉出來;第二種腹瀉則是難以控制糞便排出,不斷地排出糞便,也會導致肛門周圍的血管腫脹、組織鬆弛而引起痔瘡脫垂。

  2. 血液循環不良:就像久坐久站的人,腿部容易出現靜脈曲張一樣,肛門附近眾多的血管也會因為長時間不動、血液難以回流而曲張,導致痔瘡加劇。

  3. 腹壓過高:例如肥胖與過重者、短時間變胖變瘦、以及腹中有大重量的孕婦,由於腹部的重量造成壓力較大,會將痔瘡向外或向下擠,就比較容易引起痔瘡問題。

痔瘡擦藥膏會自己好嗎?一定要手術治療嗎?痔瘡該看哪科?



痔瘡如果放著不管,會不會自己好起來呢?其實在大腸直腸專科醫師的觀點看來,痔瘡是否需要治療的重點,在於影響生活的程度。

有10多年痔瘡手術經驗的大腸直腸科醫師鍾雲霓表示,以一般較常聽到的痔瘡分級來說,是將內痔依照脫垂程度分類,而不同級數也有不同的治療建議:

  • 第零級:出生嬰兒的肛門,有完美的緊緻度。

  • 第一級:一般成人的肛門,沒有引起症狀的輕微痔瘡,通常是照大腸鏡或做肛門指診時被醫師發現。可視為正常生理現象。

  • 第二級:排便時內痔會掉出肛門外,排便後又自己縮回去。通常以飲食、藥物等保守方式來做痔瘡治療改善。

  • 第三級:排便時內痔會掉出肛門外,排便後須用手推回去。若保守治療效果不佳,可採用橡皮環結紮、雷射紅外線燒灼,或痔瘡手術治療。

  • 第四級:痔瘡已經卡在肛門口無法塞回去,有持續的不適感。陳年痔瘡或併發皮膚壞死、血栓、引起急性疼痛時,可能需要引流或手術處理。

鍾雲霓醫師認為,許多人在25~30歲後就會多少發生痔瘡症狀。但由於痔瘡的產生與人體老化有關,就像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拉皮手術,如果痔瘡症狀沒有太嚴重或影響生活,可以先從日常保養做起,真的還是很困擾,再向醫院或診所求助醫療手術即可。

而針對市售的痔瘡藥膏,鍾雲霓醫師指出,痔瘡的本質是老化的血管與組織,和其他的皮膚血管是一樣的。如果藥膏擦在手上,不會讓手上的血管消失,當然也不能讓痔瘡消失囉!不過也並非完全不建議痔瘡病人使用痔瘡藥膏。她解釋,市售藥膏多數有抗發炎、止痛、避免腫脹的成分,可以讓正在紅腫熱痛的痔瘡血管緩和一些,如果不是太嚴重的患者可以嘗試,看看症狀是否減緩。

美國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醫學院助理教授、內科醫師Alana Biggers審訂的一篇文章指出,有些輕微的痔瘡不須治療、會在數天內自行清除痊癒。在這段時間內,患者應盡量多休息、避免任何動作或異物拉扯、刺激肛門周圍的部位。

不過,如果痔瘡時常復發,或有糞便帶血等併發症,就應盡速就醫,由醫師進一步檢查以找出潛藏的病因,或是透過其他方法治療。

※如果有痔瘡問題,請求診「大腸直腸外科」

下一頁告訴您如何正確預防痔瘡!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