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身體動力與營養!免疫、循環影響你的健康狀態

30,101 收藏2
【早安健康編輯部/綜合報導】 中醫常說的

氣血是什麼?

談論冬季如何進補前,先要理解維持人體健康的要件--「氣」與「血」。

氣的古字寫成「气」,代表雲霧蒸騰,形成一股繚繞的氣。爾後在「气」中加了「米」,成為中醫所提的「谷氣」。谷,代表食物,換言之,吃了食物所轉化出的動力,便為「氣」的體現之一。

除了「氣」之外,「血」也是人體不可或缺的存在。中醫的血並非單指血液(blood),而是泛稱體內的營養物質,除了保護五臟六腑外,也能產生能量,即為所謂的「氣」。中醫常講的補氣、補血,其實就是補精神、補營養,和西醫的說法並無衝突。

中醫有句話說:「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概括點出氣血之間的緊密關聯。「血」沒有「氣」做為統御,難以流遍全身,滋養五臟六腑;而「氣」也需要「血」做為載體,才能發揮作用。

更具體一點,以汽車做為比喻的話,「血」是汽油,「氣」則為發動汽車的動力,兩者相依並存,缺一不可。

由此可知,氣,是一種推動力,血,則是補充營養的物質。氣血平衡、充盈順暢,人體才能維持健康。

「氣」是怎麼來的?又分成哪幾類

提到中醫的氣,其實有個很完整的系統。我們先將氣分為「先天之氣」與「後天之氣」,先天之氣稱作「元氣」,是由父母的精氣傳遞而,藏於腎中。後天之氣則由脾胃與肺一同掌管,自然界的氣體進入肺中為「清氣」,食物入脾胃則化生為「谷氣」。

清氣和谷氣結合後成為「宗氣」,而宗氣和先天的元氣綜合起來便為全身之氣。

就分佈而言,又能分成「營氣」和「衛氣」。中醫說「營行脈中,衛行脈外」,營,代表營養,在脈中運行全身,是構成血液的主要成分。而衛,有保衛、護衛的含意,是保護身體的能量,我們的出汗情況便由衛氣掌管,在中醫裡算是剽悍之氣。

由此可以看出,中醫的氣包含營養和氣體的交換,以及先天的能量來源,可說是相當完整。無論名詞如何代換,其實都包含免疫和循環這兩大塊,和西醫不謀而合。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