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雅雯巴金森氏症惡化如失明,宣布停藥治療「要更舒適、更快樂」!10秒辨別失智與巴金森症狀

1,545,769 收藏9
編按:56歲金曲歌后詹雅雯在2年前宣布罹患帕金森氏症後,不僅併發左腦萎縮,還曾長出腦動脈瘤,過去她曾於談話節目吐露心聲,「不想認命」的想法甚至讓鄭弘儀聽了難過拭淚。日前她接受媒體採訪透露,半個月前病況惡化曾出現彷若失明的症狀,但因長年服用治療藥物苦不堪言,「要更舒適、更快樂,所以有點放棄(治療)帕金森氏症」,宣布停藥、選擇斷食善終,引起各界關注。

根據《TVBS新聞網》、《引新聞》報導,詹雅雯透露,自己長年服用帕金森氏症藥物會導致斷片、瘋狂嘔吐、爆瘦、食不下嚥等副作用,自己雖會固定回診,但不想再勉強自己靠藥物度日,坦言:「受不了藥物的刺激,我已經不想要克服了,我想要很好的生活品質。」

儘管在半個月前,詹雅雯發現視線所見之處開始劇烈抖動、無法聚焦,彷彿失明一般,本以為是腦部支架出了問題,緊急就醫後才發現是帕金森氏症惡化所造成的「眼顫」,但在諮詢醫師意見後,她表示「不希望每一分每一秒都被藥物刺激,這樣生命沒有意義」。

決定斷食善終的詹雅雯表示,如今不再受藥物所苦,也能出門看演唱會,她樂觀地說:「現在有無限可能,腦瘤不用再開刀了,對我來說是很大的鼓舞,沒吃藥我可能壽命變短,但最起碼我是快樂的,生命要勇敢做選擇,選擇最快樂跟舒適的方式。」

【早安健康編輯部/綜合報導】據台灣神經學學會統計,國內約有3萬名以上帕金森氏症病友,屬於常見的神經病變,好發年齡為50至60歲,發生於40歲以下稱為早發性帕金森氏症。患者的肢體容易顫抖、行動遲緩、肌肉僵硬、缺乏平衡感,而大部分的症患者因自律神經失調,伴隨著便秘困擾。 

帕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腦部退化疾病



許多人聽到帕金森氏症,第一反應即為「不治之症」,但並不瞭解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根據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提供的衛教資料,帕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腦部退化疾病,受到腦內黑質細胞退化、死亡影響,使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製造減少,導致肢體震顫、肌肉僵直、行動遲緩及喪失平衡感,雖然不會造成高度的癡呆及障礙,卻會危害正常的運動功能,多於50~60歲的中老年期發病。

美國神經疾病和中風國立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則指出,帕金森氏症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腦部黑質的神經細胞,能夠製造多巴胺(dopamine),當這些細胞受損、死亡導致多巴胺不足,就可能導致帕金森氏症的運動障礙症狀。不過,科學家目前還無法確認製造多巴胺的細胞會死亡的原因。

另一方面,帕金森氏症患者也可能出現非運動障礙的症狀,像是疲勞、血壓不規律、腸胃道蠕動減慢、起身時血壓突然降低等。這可能是因為帕金森氏症患者的腦部,失去了製造去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的能力,這種激素是自律神經系統中傳遞訊息的主要化學物質,而自律神經系統控制著心跳、血壓等人體重要機能。

許多帕金森氏症患者的腦部都有路易式體(Lewy body),是由不正常的α-突觸核蛋白堆積而成,可能與帕金森氏症、路易氏體失智症有關。雖然科學家目前還不清楚帕金森氏症的原因,但除了部分病例可能與遺傳、基因突變有關,多數研究認為這種疾病肇因於基因和毒物等環境因素的交互結果。

美國國家帕金森氏病基金會(National Parkinson Foundation)則指出,帕金森氏症本身雖然不致命,卻可能導致嚴重併發症,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也將帕金森氏症併發症評為美國第14大死亡原因。

血液流動不順會讓送往腦部的血流逐漸惡化!究竟帕金森氏症和阿茲海默症,應該要怎麼分辨?腦神經內科名醫「一個圖表」教你辨別!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