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肌防病!吃對營養是關鍵
- 有氧運動後最佳的補充比例為「碳水化合物: 蛋白質=3 : 1 ∼ 4 : 1」
- 若肌力訓練則可調整為「碳水化合物: 蛋白質=2 : 1 ∼ 3 : 1」
運動後補充的黃金組合
- 無糖豆漿+香蕉1 根或中型地瓜1 個
- 新鮮柳橙汁+茶碗蒸
- 一份水果+兩顆蛋
不想囤積脂肪、流失肌肉,每天吃得營養均衡很重要。說到養肌的材料,大部分人第一個想到的都是「蛋白質」,不過要維持、甚至增加肌肉,除了蛋白質外,還有哪些必需營養素?而吃錯什麼又會讓脂肪一步步侵占肌肉的空間?
養肌必備原料:蛋白質
如果把肌肉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會看到許多肌肉纖維,而這些纖維有很大部分的內容是蛋白質,因此想要運用飲食養肌,首要之務就是提供身體充足的原物料──蛋白質。與醣類和脂肪並列為生命三大營養素的蛋白質,具有提供熱量、修復組織和調節生理機能等功能,也是培養肌力不可或缺的黃金營養素。
蛋白質的食物來源可分為動物性和植物性。
- 動物性:蛋、奶、肉類、魚類、家禽類。
- 植物性:豆類、核果類、五穀根莖類。
國健署表示,蛋白質營養價值,除了量的多寡外,品質也要考慮。當食物中的蛋白質品質好、量也足夠時,就稱之為高生物價蛋白質。一般而言,動物性食品多為高生物價蛋白質,相較之下,植物性食品就比較低,所以建議選擇兩種以上的食物一併攝食,就能提高飲食中蛋白質的營養價值。
近年來,重訓增肌減脂的風潮興起,每個人或多或少都知道運動完要補充蛋白質,日常生活中飲食也特別著重蛋白質的攝取。雖然蛋白質對於生理功能運作非常重要,但吃太多卻沒運動,或運動強度不足,仍然會「胖」。
攝取蛋白質有訣竅
除了份量要注意,蛋白質也有更佳的攝取順序。根據最新修正的每日飲食指南,蛋白質攝取順序由原先的「豆→魚→肉→蛋類」修正為「豆→魚→蛋→肉類」。國健署說明,近年研究多顯示,蛋的攝取與血液中膽固醇濃度,及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較不相關,加上蛋營養豐富,因此攝食選擇時優先於肉,年長者也不用再害怕吃蛋。
而許多人會好奇,要攝取蛋白質是集中一餐吃,還是分散在三餐吃比較好?陳亮恭醫師在其著作《真逆齡》中提及,分散比單一餐來得更好。他引用研究說明,如果一次吃過量的蛋白質,反而會超出最佳合成肌肉的比例,若能分散攝取,合成效率會較好。
養肌肉!6大營養素也不可少
碳水化合物:提高肌肉合成效率
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相同,能夠提高肌蛋白的合成效率,還能防止肌蛋白的分解。同時可刺激胰島素分泌,加速胺基酸進入骨骼肌細胞,增長或修復肌肉組織。
臺北市立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教授郭家驊表示,碳水化合物是運動必備的關鍵營養成分,若缺乏其刺激胰島素分泌,就算有原料(蛋白質),也無法製造產品(肌肉)。因此,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互相搭配的增肌效果,會比單單攝取蛋白質來得更好。郭家驊教授指出,醣類與蛋白質的理想比例應是4:1至3:1。
富含優質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地瓜、糙米飯、豆類、蔬果。
脂肪:促進肌肉生長激素分泌
很多人增肌減脂時,常常不吃油,脂肪甚至被妖魔化為肥胖的源頭。事實上,適度的脂肪對人體而言是必需營養素,我們要避免的應是會造成心血管疾病的「人工反式脂肪」,包括常見的精緻糕點、麵包、薯條、炸雞等,而非完全不吃油。
若完全沒有攝入脂肪,體內激素將不平衡,進而影響肌肉的生長、骨密度及脂肪的分布等等。因此,日常油品可以考慮使用「不飽和脂肪酸」較高的油類,像是橄欖油、玄米油等。
富含好油的食物:酪梨、堅果、魚類等富含omega-3 和omega-6的食物。
維生素D:維持肌肉功能
維生素D為脂溶性維生素,其重要功能為調節鈣、磷的吸收及骨骼鈣化作用,維護骨骼與牙齒健康。也因其機轉與細胞核內DNA調控有關,近年許多研究指出,足量維生素D能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率 。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表示,近年來發現維生素D在維持肌肉功能、強度及身體功能表現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年長者血液中的維生素D若偏低,其肌肉質量、強度及生理功能表現通常也較差,且有較高風險發展為肌少症。
POINT:維生素D雖然能從飲食攝取,但想獲得足夠的量還是得透過適當日曬。一天15分鐘,避開正午太炎熱的陽光,選擇紫外線較溫和的時間點,露出雙手和臉去外面曬曬太陽,即可在體內生成充足的維生素D。如果在室內窗邊,光線穿透玻璃則無法達到效果。
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鮭魚、鰻魚、牛奶、優格、雞蛋、蕈菇類、苜蓿芽。
維生素B:代謝蛋白質重要輔酶
日本髖關節名醫石部基實表示,維生素B群都是輔助體內酵素代謝的輔酵素,其中B6更是負責將蛋白質代謝為胺基酸的重要物質,協助肌肉合成並防止其流失、維持神經系統健康。雖然維生素B6普遍存在於新鮮食材中,但是因為水溶性及不耐熱之故,在料理過程中相當容易損耗,使得很多人攝取不足而不自知。除了要避免將食材水煮之外,減少加工手續及烹調時間也成為了攝取維生素B6的關鍵。
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全穀類、豆類、蘆筍、堅果類、牛奶、蛋黃、瘦肉、海藻、深海魚類及深綠色蔬菜。
鈣:維持骨骼健康
鈣是存在體內最多的礦物質,除了可預防骨質疏鬆,也是神經傳導、肌肉收縮、維持正常血壓不可或缺的營養物質。 骨骼與肌肉會互相影響,因此維持骨骼健康也與肌力相關。林口長庚營養師吳宜真於《長庚醫訊》指出,人體老化過程中,腸胃道吸收鈣質的能力會逐漸下降,若轉存於血液中的鈣質不足,身體就會透過副甲狀腺作用提取骨頭中的鈣質,造成骨質流失。
POINT:鈣需要與其它營養素一起攝取才能有效吸收,因此均衡攝取不同營養是最好的方法。促進鈣質吸收的因子如:乳酸、維生素D、蛋白質、鎂以及維生素C。
富含鈣質的食物:芝麻、豆製品、乳製品、深綠色蔬菜、木耳、海藻、紫菜、蝦米、鮭魚、沙丁魚。
鉀:促進肌肉收縮
鉀具有抵消鈉的作用,能夠排除體內多餘鹽分、擴張血管、降低血壓,並幫助控制體內液體、保持肌肉順利運作。營養師陳怡潔說明,鉀在身體內的分布範圍很大,最主要是在神經與肌肉中,若鉀離子的分布或濃度異常時,會影響神經訊息的傳遞及肌肉的收縮,嚴重時可能會造成肌肉痙攣。有些人運動後容易抽筋,也有可能是因運動過程中流失過多的鉀離子而造成。
富含鉀離子的食物:馬鈴薯、地瓜、豆類、蕈菇類、酪梨、菠菜、芹菜、香蕉、奇異果、番茄、柑橘類、香瓜、哈密瓜、葡萄柚、桃子。
此為《早安健康》3月號《35歲後長壽必先強肌力》部分內容。完整精采內容全台各7-11、全家、萊爾富、OK超商及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網路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免運特惠中~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