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名醫的簡單生死學:思考死亡才能自在享「壽」

19,368 收藏0
【早安健康/川嶋朗(東京女子醫科大學附屬青山自然醫療研究所診療中心所長)】從這裡開始——接受重要的人離我們而去的事實

為了解決現代醫療的矛盾、為了讓每個人都擁有豐富的人生,大家先要明白思考生與死的問題是一件重要的事。話雖如此,但日常生活中,能夠讓我們思考

死亡

的事物說不定是零。正因為每個人的終點都是死亡,所以趁著心智健康的時候,找機會想一想死亡問題,絕對有必要。

唯有意識到死亡的存在,才能意識到壽命有終結的一天。

能夠意識到壽命有終點,才能體認到活著的時間有限。一想到自己的生命有限,就會思索哪些事是今生想要完成的? 從而體會出健康的重要性,並且認真琢磨自己與醫療的關係,因為只有身體健康,才能有效地運用有限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能夠主動關心醫療的人,自然會留意自身的健康,心態上也會期盼得到更妥善的醫療。

每個人都應該設定一年一度「思考死亡日」

為了意識到死亡的存在,大家不妨一年挑一天來思考死亡,比方說我們的生日就可以拿來當做「思考死亡日」(thinking of death day)。

演藝界的重量級作家永六輔先生過了花甲之年後,每年都會思考兩個問題:「一直到臨死前,自己想做的事」以及「如果死了,希望別人為自己做的事」,並把答案寫成筆記,然後定期在每年的正月新年更新、修訂一次,當做是「正月的遊戲」。我們最好能夠從年輕時就開始描繪自己的「死後願望」,而且是盡可能具體地描繪。

要三十幾歲的人思考自己還有多少餘命,可能很遙遠、很難想像。不過,如果讀者有年幼子女的話,不妨先假設自己活到子女長大成人為止。有機會就和子女聊一聊自己對人生的看法、對死亡的想法,試著啟蒙孩子們的死亡教育。

四十歲以後面對死亡,會不會轉換思維呢?下一頁繼續看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