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陳建甫編譯】你有沒有生活壓力大而產生肚子痛、拉肚子或便秘的經驗呢?其實這些問題都是腸躁症症狀,多數人也因為症狀輕微而放置不管。日本腸躁症權威就表示,養成四項生活習慣才能夠有效改善這種心因性的腸道不適。
長年專攻腸躁症治療的東急病院精神科醫師伊藤克人表示,腸躁症基本上可以分成下痢型、便秘型以及不安定型三種,由於腸躁症屬於心因性疾病,因此去照X光或者是做內視鏡檢查也不會看到消化道本身出現異常。
而三種病型中,一緊張就會腹絞痛並且一直拉肚子的下痢型約佔了8~9成人口,也因此民眾普遍對腸躁症的印象就只是拉肚子。其實長期便祕並脹氣、下痢與便祕反覆交替的不安定狀態,也都是腸躁症的症狀之一,更有些人會在緊張時出現劇烈腹痛並排出大量黏液,也有無意識間不停放屁的病患存在。
根據2016年公布的羅馬準則Ⅳ,國際腸躁症的診斷標準為:若症狀至少在6個月前開始,且過去3個月內平均每周至少有1天反覆性腹痛,再伴隨以下兩種以上的症狀就可判定為腸躁症。
1. 排便後腹痛緩解
2. 排便頻率及習慣改變
3. 糞便形狀改變
而根據衛福部臺中醫院藥劑科所公布資料,2016年我國腸躁症的人口約有10~15%,雖然國際曾有研究指出女性腸躁症患者比例比男性多一倍,但是我國病患的性別比沒有顯著差異。
如何緩解腸躁不適?下一頁告訴您4大準則!